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转录(蛋白质合成)
1)  transcription (protein synthesis)
转录(蛋白质合成)
2)  translation (protein synthesis)
转译(蛋白质合成)
3)  protein synthesis
蛋白质合成
1.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s on protein synthesis in neonatal pigs;
新生仔猪蛋白质合成的调控机制
2.
Effects of betaine on methyl transfer function and protein synthesis of Colossoma brachypomum;
甜菜碱对淡水白鲳的转甲基功效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3.
Preliminary SDS-PAGE analysis of protein synthesis in Biddulphia sinensis grown under different light quality;
不同光质下中华盒形藻蛋白质合成的SDS-PAGE初步分析
4)  synthesis of protein
蛋白质合成
1.
All these contributed to strengthen the synthesis of the protein of the cells of the skeletal muscle and improve the contractive function of muscle with a complete consideration all-round elevation of the whole function-chain including organism\'s digestion-absorption-synthesis of protein.
许多研究提示,提高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必须提高骨骼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及CP——ATP的容量。
5)  Retroviridae proteins
逆转录病毒科蛋白质类
6)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trans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转录
补充资料:转录
      遗传信息从DNA到 RNA的转移。即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核苷三磷酸:腺三磷(ATP)、胞三磷(CTP)、鸟三磷(GTP)和尿三磷(UTP)为原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这条作为模板的DNA链称为转录链或信息链。合成的 RNA中核苷酸的顺序与转录链互补, 与非转录链全等(除尿嘧啶"U"代替胸腺嘧啶"T"外)。
  
  以RNA链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即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链,叫做反转录。这种机制在RNA肿瘤病毒中首先发现。
  
  在转录过程中,DNA模板被转录方向是从3′端向5′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RNA的合成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合成原始转录产物(过程包括转录的启动、延伸和终止);第二步转录产物的后加工,使无生物活性的原始转录产物转变成有生物功能的成熟 RNA。但原核生物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一般不需后加工就能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
  
  RNA聚合酶  以DNA为模板的 RNA聚合酶,也称转录酶。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分子量很大,通常由5个亚基组成;σ,β,β′和两个α亚基,可写作α2ββ′σ。含有5个亚基的酶叫全酶,失去σ亚基的叫核心酶(α2ββ′)。核心酶也能催化RNA的合成,但没有固定的起始点,也不能区分双链DNA的信息链与非信息链。σ亚基能识别模板上的信息链和启动子,因而保证转录能从固定的正确位置开始。β和β′亚基参与和DNA链的结合。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3类(不包括真核细胞线粒体中类似原核的RNA聚合酶)(见表),由8~12条亚基组成,分子量高达80万。初步的研究指出,它们也可能存在类似原核的σ亚基组分。
  
  转录过程  包括启动、延伸和终止。
  
  启动  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图1),转录即自此开始。DNA模板上的启动区域常含有TATAATG顺序,称普里布诺(Pribnow)盒或P盒。复合物中的核苷三磷酸一般为GTP,少数为ATP(见核苷酸),因而原始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为三磷酸鸟苷(pppG)或腺苷三磷酸(pppA)。真核 DNA上的转录启动区域也有类似原核DNA的启动区结构,和在-30bp(即在酶和 DNA结合点的上游30核苷酸处,常以-30表示,bp为碱基对的简写)附近也含有TATA结构,称霍格内斯(Hogness)盒或 TATA盒。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延伸  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 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核心酶无模板专一性,能转录模板上的任何顺序,包括在转录后加工时待切除的居间顺序。脱离核心酶的σ亚基还可与另外的核心酶结合,参与另一转录过程。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一般合成的 RNA链对DNA模板具有高度的忠实性。RNA合成的速度,原核为25~50个核苷酸/秒,真核为45~100个核苷酸/秒。
  
  终止  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 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
  
  真核生物 DNA上也可能有转录终止的信号。已知真核DNA转录单元的3′端均含富有AT的序列〔如AATAA(A)或ATTAA(A)等〕,在相隔 0~30bp之后又出现TTTT顺序(通常是3~5个T),这些结构可能与转录终止或者与3′端添加多聚A顺序有关。
  
  转录产物的后加工  mRNA前体的后加工  原核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除个别噬菌体外)都可直接用于翻译,而真核mRNA一般都有相应的前体,前体必须经过后加工才能用于转译蛋白质。一般认为,真核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也称原始转录前体), hn 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核不均一RNA),最终被加工成成熟的mRNA(见信使核糖核酸)。
  
  mRNA前体的后加工包括以下四方面(图2):①装上 5′端帽子:转录产物的 5′端通常要装上甲基化的帽子;有的转录产物 5′端有多余的顺序,则需切除后再装上帽子。②装上3′端多聚A尾巴:转录产物的3′端通常由多聚A聚合酶催化加上一段多聚A,多聚A尾巴的平均长度在20~200个核苷酸;有的转录产物的3′端有多余顺序,则需切除后再加上尾巴。装5′端帽子和3′端尾巴均可能在剪接之前就已完成。③剪接:将mRNA前体上的居间顺序切除,再将被隔开的蛋白质编码区连接起来。剪接过程是由细胞核小分子RNA(如U1RNA)参与完成的,被切除的居间顺序形成套索形(即lariat RNA中间体)。④修饰:mRNA分子内的某些部位常存在 N6-甲基腺苷(见核苷酸),它是由甲基化酶催化产生的,也是在转录后加工时修饰的。
  
  
  有的真核mRNA前体,由于后加工的不同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RNA(如人的降血钙素基因转录产物),因而能翻译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肽链。
  
  tRNA前体的后加工  目前分离得到的tRNA前体有两类:①含单个tRNA的tRNA前体,在5′端和3′端各有一段多余顺序;②含二个tRNA的tRNA前体, 除5′端和3′端有长短不一的多余顺序外,在两个tRNA之间还有数目不等的核苷酸隔开。有的真核tRNA前体的反密码子环区含有一个居间顺序。
  
  原核和真核生物tRNA前体的后加工有相似的步骤:①修饰:对tR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进行修饰(包括甲基化、酰化、硫代和重排等);②切除5′端和3′端多余核苷酸;③3′端不含CCA顺序的tRNA前体需装上CCA顺序(见转移核糖核酸)。原核与真核tRNA前体的加工过程还有不同的情况:①原核多顺反子tRNA前体,需加工时切开;②含有居间顺序的真核tRNA前体,加工时需除去居间顺序(图3)。首先,tRNA前体被一内切核酸酶将居间顺序切除,产生带有 2′,3′-环磷酸的5′半分子和含有5′羟基的3′半分子;然后两个半分子分别在2′,3′-环磷酸二酯酶和多核苷酸激酶作用下使5′半分子露出了羟基和2′磷酸基,使3′半分子带上5′磷酸基,这两个半分子再先后经过连接酶和磷酸单酯酶(去除 2′磷酸基)的作用,最后生成成熟的tRNA。
  
  rRNA前体的后加工  通常有如下步骤:①修饰:除5SrRNA外,rRNA分子上通常有修饰核苷酸(主要是甲基化核苷酸),它们都是在后加工时修饰的。一般认为核糖2′羟基的甲基化在碱基甲基化之前;②剪切:在rRNA前体分子的多余顺序处切开,产生许多中间前体,然后再切除中间前体末端的多余顺序(图4);③剪接:有的真核生物rRNA前体中存在有居间顺序的,须加工时除去。1982年T.R.切赫发现,在四膜虫(Tetrahymena)rRNA前体中,去除含有413个核苷酸的居间顺序是由rRNA前体自身催化完成的(图5)。在 5′-鸟苷酸的促进下经过自身催化作用将居间顺序切除,居间顺序前后的两个部分再连接起来,产生成熟的rRNA(5′-UpU-3′)和一个环状 RNA分子及一个15个核苷酸残基的小片段。rRNA前体的自身催化作用表明 RNA具有类似于酶的活性。这一发现突破了生物高分子中只有蛋白质才有催化作用的观念。同时对生物进化与生命起源等研究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转录的调节控制  是基因表达调节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促进基因转录叫正调节,抑制基因转录叫负调节。
  
  在原核生物方面1961年F.雅各布和J.莫诺提出的操纵子学说,得到许多人的验证和充实。操纵子通常的调控方式为:①诱导和阻遏作用;②环腺苷酸(cAMP)和降解物活化蛋白(CAP)的调节作用; ③弱化作用(见基因调控)。
  
  对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控制目前知道得很少。同种高等生物每个个体的各个体细胞都有全套相同的基因,只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包括转录的调节控制)不同,因而发育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目前认为,动物(包括人)都含有癌基因,但有的致癌,有的则不致癌,这也可能是由于转录与翻译的调控不同。另外,真核DNA中的结构基因只占总量的10%左右,大部分 DNA顺序都可能起调节控制作用。真核生物也有诱导酶和诱导蛋白质,如干扰素就是由病毒或双链RNA等诱导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转录抑制剂  转录能被一些特异性的抑制剂抑制,有些抑制剂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物,有的则是研究转录机理的重要试剂。按照作用机理的不同,转录抑制剂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抑制剂特异性地与 DNA链结合,抑制模板的活性,使转录不能进行。这类抑制剂同时抑制DNA复制,例如:放线菌素D、纺锤菌素、远霉素、溴乙锭和黄曲霉素等。第二类抑制剂作用于RNA聚合酶,使RNA聚合酶的活性改变或丧失,从而抑制转录的进行。这类抑制剂只抑制转录,不影响复制,是研究转录机制和RNA聚合酶性质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福平。曲张链霉素、利链霉素和α-鹅膏蕈碱等。
  
  

参考书目
   王德宝、祁国荣:《核酸 结构、功能和合成》,科学出版社,北京,1986。
   W.I.P.Mainwaring et al., Nucleic Ac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 London, 1982.
   Goodenough, Ursula, Genetics,3rd ed.,Washing- ton University, 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