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震[基本]烈度复核
1)  checking of basic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基本]烈度复核
2)  Basic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基本烈度
3)  basic earthquake intensity
基本地震烈度
4)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烈度
1.
Impacts of seismic intensity on CFRD dynamic response;
地震烈度对面板坝地震反应的影响
2.
Rapid reporting of peak strong motion and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
3.
Study of 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ion law in vicinity of Chongqing;
重庆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分析与确定
5)  earthquake intensity
地震烈度
1.
Based on the peak acceleration distribution related with probability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the formula of the structure seismic reliability in the earthquake zone is proposed, and a discrete method is obtained.
通过对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结构的抗震可靠性研究,提出了基于概率地震烈度所对应的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分布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和采用将各烈度地震对应的峰值加速度概率进行离散化处理的方法,基于作者早期的混凝土多孔砖墙片试验的结果推导出该结构水平最大位移和累积能量耗损的双参数破坏准则,分析了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结构在不同地震设防区的抗震安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
Next, the seismic: reliability of the ship-lifter tower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 intensity was calculated, and some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suitabilit.
在此基础上,对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大型升船机建筑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及界限值的随机性对结构抗震可靠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Poisson过程假定和基于Markov过程假定的可靠度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适用性、以及确定性界限和随机性界限对可靠度结果的影响等问题,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6)  intensity [英][ɪn'tensəti]  [美][ɪn'tɛnsətɪ]
地震烈度
1.
Occurrence Probability Model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Based on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基于泊松分布的地震烈度发生概率模型
2.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intensity.
考虑不同区域地震记录具有时间长度不等的特点,对"震中分布分震级网格点密集值"算法进行改进,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地震目录中的点数据空间化为能反映地震发生频率的栅格数据;依据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系以及地震烈度在空间上的椭圆衰减模型,选择逼近和近似的计算手段,并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得到中国地震烈度分布的栅格图。
3.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and disaster features for Shidian M5.
综合震区 10 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 ,描述 2 0 0 1年 4月 10日、 12日施甸 5 2级和 5 9级地震烈度分布和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 ,统计分析了震害指数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讨论了震害与场地条件的关
补充资料:地震
地震
earthquake

   
 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  ,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意大利西西里岛大地震后的废墟场面


   
    地震参数 地震基本参数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时间参数称为发震时刻,除年、月、日外应记下时、分、秒。地点参数是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经纬度通常以度或度、分表示。震源深度通常以千米数表示,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为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地震的强度参数就是震级,一般记到一位小数,但实际测量的离散度较大,精度不会准到一位小数,一般只能准到秮稁级。在没有地震仪的古代,历史地震资料没有震级的测量值,地震强度往往用震中烈度表示,或从震中烈度依经验关系折合成震级的估计值。1976年唐山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
   地震日期:1976年7月28日
   发震时刻T0:03时42分56秒(北京时) 
   震中纬度j:北纬39°38′
   震中经度λ:东经118°11′
   震源深度h:11千米
   震级Ms:7.8
   震中烈度I0:Ⅺ
    地震分类 地震的基本分类是按震源深度划分,简单的区分是震源深度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浅震,超过100千米的称为深震。通常在地震学专业工作中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h不超过60千米)和深源地震,而深源地震可再分为中深源地震(h=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h>300千米)。已知的最深地震其深度可达600余千米。在浅源的天然地震中,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诱发地震。此外,用于地震勘探的人工爆炸振动称为人工地震。自从板块大地构造学说问世以后,在地震学中开始区分板块边界地震和板块内部地震。
   观测地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中距,一般近震的震中距以千米为单位,远震则用地表测点与震中的大圆弧度数表示。按震中距的不同可将地震划分为地方震(150千米以内)、近震(1000千米即9°以内)、远震(9°~103°)和极远震(110°~180°)。各类地震的地震波成分各有其特点。地震还可按震级大小划分类别。一般震级Ms≥6.0的地震称强烈地震,Ms=5.5~6.0则称中强地震。强烈地震的震级超过7的,可称大地震,超过7.7则称巨大地震,其中Ms≥9.0的地震可称为特殊巨震。对于中小地震,震级在3.0至5.5范围的可称为中等有感地震,3级以下则为小地震,1级以下可称微震。此外,中强以上地震又称为破坏性地震。此种分类法主要根据习惯,在国际上并无一定的标准。
    地震序列 一定地区内地震的发生按时间顺序排列则形成一个地震序列。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地震序列的分析通常在一个地震活跃期内进行。某一地点发生强烈地震后,则可把该地先后发生的各次地震合称一个地震序列。各次地震序列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主余震型,即序列中有一次地震比较突出,其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这种地震称为序列中的主震,其后发生的大量中小地震称为余震。有时主震之前还有少数较小的地震,则称为前震。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主要依靠前震序列取得预报的成功。另一种序列类型称为震群型,常有几个较大的地震接连发生,最大地震的能量一般不超过全序列的80%,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即属于震群型。日本松代地震群是世界地震记录中最长的一次地震群活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