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斯文堡
1)  Svendborg
斯文堡
2)  Svendburg steering gears
斯文德堡操舵装置
3)  Duisburg [英]['dju:sburk]  [美]['dus,bɚɡ, 'duz-, 'djus,bʊrk]
杜伊斯堡
1.
Inner Port of Duisburg —— New District Built on the Historical Industry Area;
杜伊斯堡内港——一座在历史工业区上建起的新城区
4)  Ginsberg
金斯堡
1.
Rebellious,Crazy,Performing Ginsberg:A Close Reading of The Howl;
叛逆、疯狂、表演的金斯堡——《嚎叫》的文本细读
2.
Howl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Allen Ginsberg,which shows his unique technique of poetry writing,especially his language style.
金斯堡的代表作,它展现了金斯堡独特而全新的诗歌艺术,尤其是他的语言表现形式。
3.
The American independent poetry, proposed by Emerson in the 19th century has been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owing to Whitman s creation, Cummings experimentation, Williams pursuit and Ginsberg s practice.
19世纪爱默生倡导的美国独立诗歌经过惠特曼的独创、卡明斯的实验、威廉斯的追求、金斯堡的巩固 ,在 2 0世纪末确立下来。
5)  Strindberg
斯特林堡
1.
Strindberg and Expressionistic Drama;
斯特林堡与表现主义戏剧
2.
Strindberg: The Pioneer of Contemporary Drama;
斯特林堡: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drama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utho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writer Strindberg from a brand new multi-angle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his late works as well as the works of some Chinese playwrights who have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Strindberg in the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modern drama.
本文作者试图以多角度地认识真正的斯特林堡为契机,以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为出发点,对斯特林堡后期表现主义剧作和中国早期现代戏剧史上深受斯特林堡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来考察斯特林堡剧作中体现出的表现主义因素对我国现代戏剧的作用。
6)  Moessbauer
穆斯堡尔
1.
A Dual Channel Moessbauer Spectrometer System;
双通道穆斯堡尔谱仪系统
2.
In this paper,a dual channel Moessbauer spectrometer system in which a single chip processor is used for on-line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is described.
本文叙述一个用单片机进行在线控制和数据获取的双通道穆斯堡尔谱仪系统。
补充资料:斯文

第一个发现楼兰的斯文•赫定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与众不同的,是它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单枪匹马的无名之辈,因为测绘了一条热带雨林中的河流或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度可以一夜间扬名天下。

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所以,当19岁时(中学刚毕业)获悉有机会到遥远的巴库做家庭教师,他就毫不犹豫的踏上了离乡之路。工作结束后,他以所有的薪金为路费,到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考察旅行。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他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注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他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

斯文特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1933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优先考虑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地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如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