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quare-end Nicol prism
方头尼科正棱镜
2) crossed nicol,Nicol crossed
正交尼科尔棱镜
3) crossed nicols
正交尼科耳棱镜
4) nicol prism
尼科耳棱镜
1.
Effects of Nicol prism on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single-mode Gaussian light beam;
尼科耳棱镜对单模高斯光束光强分布的影响
2.
Translation of transmission light in Nicol prism;
尼科耳棱镜透射光束的平移
3.
Discussion on transmissivity and reflectivity of a Nicol prism;
论尼科耳棱镜的光强透射率、反射率——兼评《Malus定律表述的研究》一文之不足
5) Nicol's prism
尼科刺棱镜
6) Nicol prism
尼科尔氏棱镜
补充资料: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Markovnikov rule 有机反应中的一条规律。1870年由 B.B.马尔科夫尼科夫发现。马氏规则规定: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加成试剂的正性基团将加到烯烃双键 ( 或叁键 )带取代基较少 (或含氢较多 )的碳原子上 。它阐明了在加成试剂与烯烃发生反应中,如可能产生两种异构体时,为何往往只产生其中的一种。例如,在卤化氢对异丁烯的加成反应中,HX 的正离子H连接到双键末端的碳原子上,形成叔卤代物: 马氏规则的这种具有选择性的加成称为区位选择,可以用电子效应来阐明 。带正电荷部分的Y首先进攻双键,它倾向于加成到双键中电子密度较高的一端,同时所生成的正碳离子一端带有取代基: 由于烷基的超共轭稳定作用,有利于正电荷的分散,结构式a比b稳定,是加成反应的主要方向。因此,马氏规则可以用来预示亲电加成反应的方向。 在自由基加成反应中,加成试剂对烯烃的加成位置往往与马氏规则不一致。例如,在溴化氢对异丁烯的加成反应中,若在过氧化物的作用下,则溴原子连接到末端碳原子上,而不是按马氏规则所预示那样,连在第二碳原子上,结果得到2-甲基溴丙烷: 这一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上述自由基加成反应中,首先进攻双键的试剂是Br·。由于生成自由基的稳定性不同,二级碳自由基因受两个甲基的超共轭稳定作用,要比一级碳自由基的稳定性大,故前者成为加成反应的主要方向: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