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lmer series
巴耳末线系
2) Balmer lines
巴耳末谱线
3) Balmer series
巴尔末线系
4) Johann Jakob Balmer (1825~1898)
巴耳末,J.J.
5) Balmer formula
巴耳末公式
1.
Construction of Balmer formula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基于遗传算法构建巴耳末公式
6) Balmer series
巴耳末光谱
补充资料:巴耳末,J.J.
瑞士科学家。1825年5月1日生于洛桑。中学时代在巴塞尔度过,后曾在卡尔斯鲁厄和柏林两地攻读数学。1849年在巴塞尔以关于摆线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859~1897年一直在巴塞尔女子中学任教,1865~1890年兼任巴塞尔大学讲师。1898年 3月12日在巴塞尔逝世。巴耳末长期研究原子光谱线。1884年6月25日,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他公布了一个关于氢光谱波长规律的经验公式。同年发表在当地的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杂志》。发表的公式形式如下 ,其中H 表示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h=3645.6×10-7mm,n=2,m=3,4,5,...等整数,这就是有名的巴耳末公式。由此计算得到的可见光谱域的波长,和实验值的误差小于4万分之一。后来别人推广了巴耳末公式,把2换成其他正整数,公式就表示氢原子光谱的其他线系的波长值。这些线系的存在后来为实验所证实,它们存在于氢原子光谱的紫外域和红外域。如赖曼系(n=1),帕邢系(n=3),布喇开系(n=4),芬德系(n=5),汉弗莱系(n=6),而n=2时称为巴耳末系。
巴耳末一生就发表了两篇论文,另一篇是1897年发表的《光谱波的一个新公式》。巴耳末公式对于后来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起了重要的作用。
巴耳末一生就发表了两篇论文,另一篇是1897年发表的《光谱波的一个新公式》。巴耳末公式对于后来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起了重要的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