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ofile survey
纵断面测量
2) longitudinal section survey,measurement of profile; profile survey,profile measurement
纵断面测量<测>
4) measured profile
实测纵断面
5) section surveying
断面测量
1.
The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 programs of the automatically collecting,communicating,processing data in The Section Surveying were discussed systemically on the Topcon 210/220/310 & 600 serials ETS(Electronic Total Station) with the CPU in the paper.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拓普康(Topcon)210/220/310系列及600系列带有内存的全站仪在断面测量中进行自动数据采集过程以及数据传输及处理程序的开发应用。
2.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road section surveying.
提出在道路断面测量中,使用电子手簿与全站仪配合,利用电子手簿的计算功能,实时计算出当前测量点的里程与偏距,与测量的坐标点与高程结合,获得断面测量数据,实现断面测量的方法。
6) section survey
断面测量
1.
The basis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carry out section survey.
简述了RTK坐标法断面测量原理,提出了断面筛选及转换为标准断面数据DH格式的程序设计方法,以提高断面测量的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2.
Combined the methods of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traverse survey with elevation leveling survey,and considering the result of tunnel section survey and detec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the southwest side cable tunnel and cable conductors outside the tunnel on the crossing of main arterial highway and subordinate highway in the city were surveyed,and the surveying result was obtained.
综合采用井上、井下导线测量和高程水准测量方法,结合隧道断面测量和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对某城市次干道与主干道相交处西南侧电缆隧道及隧道外电缆线进行测量,并综合测量结果,确定了该次干道原设计匝道与主干道下方电缆隧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具体位置和顶板标高,以及110 kV电缆的平面位置、标高和与隧道的连接位置,获取了修改原设计方案的资料。
3.
Based on road design information,we derived coordinates of arbitrary points in the pile and cross-sectional azimuth which may guid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urveying in section surveys.
根据道路设计信息,推导出线路坐标系下任意中桩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和横断面方位角,由计算得到的横断面方向指导野外GPS断面测量。
补充资料:道路纵断面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公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①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③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④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⑤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⑥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⑦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①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②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③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④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⑤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⑥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
纵坡 道路纵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行车速度和性能,道路建设投资和运输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纵坡的确定,必须保证车辆能以一定的车速在道路上安全行驶,上坡时顺利,下坡时不致发生危险。
坡长限制 汽车上坡时如坡道过长,必须用低排挡行驶,燃料消耗增加,机件也容易损坏;下坡时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当道路纵坡度大于5%时,为了行车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长度需要加以限制,并相应设置坡度不大于2~3%的缓和坡段。
纵坡折减 汽车在既有纵坡又有弯道的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行车轨迹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而车行道内侧的纵坡相应大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又由于半径小的曲线上有超高,故车行道外侧纵坡常大于道路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小半径曲线路段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应将弯道处的纵坡有所折减。
竖曲线 道路纵断面上的设计纵坡线系由许多直线和转折点组成。由?谧萜碌耐剐蜗拗屏思菔辉钡氖右埃夹巫垡虺邓偌涌旌托谐捣较虻耐蝗桓谋洌唤鍪钩丝透惺懿皇媸剩鼗跏艿秸鸲蚕拗屏艘辜湫谐低返普丈涞木嗬搿R虼耍耸孤废咚呈剩谐蛋踩轿龋啡菝拦鄣仍颍枰诼废咦萜伦鄞ι柚们呤怪汉停庵智叱莆摺2醋荻厦嫔献率峭剐位虬夹蔚牟煌治剐问撸ǜ萆杓瞥邓伲Vば谐凳泳嗟囊蠖柚茫┖桶夹问撸ǜ萆杓瞥邓伲Vて敌惺皇背寤鞯幕汉停约俺丝偷氖媸室蠖范ǎJ哂信孜锵咝魏驮不⌒蔚龋泄缆飞隙嗖捎迷不⌒问撸虺圃残问摺?
参考书目
路线设计手册编写组:《公路设计手册──路线》,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79。
公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①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②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③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④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⑤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⑥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⑦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⑧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①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②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③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④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⑤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⑥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
纵坡 道路纵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行车速度和性能,道路建设投资和运输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纵坡的确定,必须保证车辆能以一定的车速在道路上安全行驶,上坡时顺利,下坡时不致发生危险。
坡长限制 汽车上坡时如坡道过长,必须用低排挡行驶,燃料消耗增加,机件也容易损坏;下坡时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当道路纵坡度大于5%时,为了行车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长度需要加以限制,并相应设置坡度不大于2~3%的缓和坡段。
纵坡折减 汽车在既有纵坡又有弯道的路段上行驶时,曲线内侧行车轨迹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而车行道内侧的纵坡相应大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又由于半径小的曲线上有超高,故车行道外侧纵坡常大于道路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小半径曲线路段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应将弯道处的纵坡有所折减。
竖曲线 道路纵断面上的设计纵坡线系由许多直线和转折点组成。由?谧萜碌耐剐蜗拗屏思菔辉钡氖右埃夹巫垡虺邓偌涌旌托谐捣较虻耐蝗桓谋洌唤鍪钩丝透惺懿皇媸剩鼗跏艿秸鸲蚕拗屏艘辜湫谐低返普丈涞木嗬搿R虼耍耸孤废咚呈剩谐蛋踩轿龋啡菝拦鄣仍颍枰诼废咦萜伦鄞ι柚们呤怪汉停庵智叱莆摺2醋荻厦嫔献率峭剐位虬夹蔚牟煌治剐问撸ǜ萆杓瞥邓伲Vば谐凳泳嗟囊蠖柚茫┖桶夹问撸ǜ萆杓瞥邓伲Vて敌惺皇背寤鞯幕汉停约俺丝偷氖媸室蠖范ǎJ哂信孜锵咝魏驮不⌒蔚龋泄缆飞隙嗖捎迷不⌒问撸虺圃残问摺?
参考书目
路线设计手册编写组:《公路设计手册──路线》,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