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lm reproduceer
影片复制机
2) dubbed film
配音复制的影片,译制片
3) card reproducer
卡片复制机
4) kinematograph
[英][,kini'mætəgra:f] [美][,kɪnə'mætə,græf]
电影摄影机;电影片;电影制片技术
5) automatic film copier
软片自动复制机
6) aubomatic film copier
自动软片复制机
补充资料:影片复制
影片生产过程中从最初原始片到印洗出最终放映拷贝的程序和技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原底片上是与实物黑白相反、色彩互补的负影像,必须印洗与实物相同的正像拷贝才能放映。然而,电影原底片和照像底片不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一旦损坏,会造成重大的损失(特别是纪录片)。故一般均不用其直接印制大量发行放映拷贝,而是采用通过翻正步骤翻制第 2代底片(翻底片)的方法来印洗大量拷贝(见翻正片 翻底片),这就是影片复制的过程。复制不仅是为了保护作为珍贵资料的原底,而且也为了满足大量生产的需要。
复制在技术方面可分为黑白片复制和彩色片复制两种。黑白片复制技术比较简单,质量容易控制。只要技术上遵循一定规律,严格控制复制过程,往往可从复制的翻底上印洗出与原底拷贝质量几无差别的翻底拷贝。
彩色片通过复制技术,也可印洗黑白放映拷贝,方法是从原底上用全色性翻正胶片印洗黑白翻正片,再经过翻底印洗黑白拷贝。或者用彩底印制彩色正片,然后把这个印好的正片在黑白显影液中加工成黑白翻正片,以后的过程与上同。
影片上声音的复制方法,当今都用磁带录制原声底,然后从原磁底转录光学声底,用其印制发行拷贝(见电影录音)。
彩色片复制比较复杂,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各种原因,翻底拷贝较之原底拷贝在彩色还原方面容易出现明显的失真。影响彩色片复制质量的因素有3:①反差规律。反差规律是选择原底片、中间片和拷贝片正确配合的原则。最佳放映反差系数为1.5,即放映反差以高于景物反差的1.5倍为宜。这是因为如果放映反差为1.0时,放映时影调平软,会使人眼感到难于接受。因此,在复制过程中要使用如下的反差规律使底片、中间片、和拷贝片,以及反转片等匹配到最终放映反差系数1.5:
原始素材片反差系数×印制材料反差系数=最终放映反差系数
②彩色还原。由于染料的有害吸收,彩色片复制过程会使拷贝片彩色饱和度降低。在采用没有色罩的反转正片复制原始反转正片时,此种现象非常明显,当复制到第3代影片时,彩色质量已极为低劣。使用具有校正有害吸收色罩的底片和中间片,第3代复制片尚能获得较好的彩色质量。③颗粒度与清晰度。影片复制将不可避免地使颗粒度增加,清晰度降低,因此用于复制的中间片,大都是感光度很低的微粒胶片。要保证最佳颗粒度和清晰度,原底片和中间复制片都必须正确曝光,并采用逐格印片方式。如需缩小与放大,则应将缩小(如35毫米→16毫米)安排在复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而放大(如16毫米→35毫米)则应安排在复制过程的最早阶段。
底-正法和反转法常规复制 从原底片上印制翻正片和翻底片,再印洗放映拷贝,或直接印制反转翻底片印洗放映拷贝。 src="figure/yingpi10.jpg" width="100" border="0" alt="图">
原始反转正片复制 有些影片(多数为16毫米)是采用直接反转成与景物相同的正像的胶片拍摄的,这种原始反转正片的复制方法在国外比较普遍。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也采用此种方法。
改变影片宽窄规格的复制 为了满足各种规格放映设备的需要,要求复制各种不同宽窄规格的影片,如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常8毫米、超8毫米(见缩小与放大)。
从压缩影像宽银幕影片复制普通银幕影片 当从宽银幕压缩影像的画面复制普通银幕非压缩影像时,会失掉画面两边的景物,而有时这些景物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下图a)。为此,要采用摇-扫印片法,即光学印片机的变形镜头可作横向移动,就像拍摄影片时,摄影机追随被摄对象摇摄一样,这样就能使原底景物中的重要部分保留在复制片上(如下图b)。
保存性影片复制 由于彩色片染料在长期保存中容易退色,不如黑白银影像稳定,因此有时将其复制成黑白分色翻正片保存。分色翻正片是将彩色原底分别用蓝、绿、红3原色滤光片印在3条全色性黑白微粒胶片上面制成的,这样就获得与原底3感色层相对应的黑白正像。使用这种翻正片印制彩色中间翻底片同样需要通过红、绿、蓝滤光片进行3次曝光。
染印法影片复制 染印法生产大量发行拷贝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以及染料稳定性较好不易退色等优点。这种加工方法是制作印色模片(分平版、浮雕两种),将染料直接叠印在空白片上,类似彩色印刷(见染印法)。
翻译片复制 供国际交流用的影片复制素材包括彩色中间片(或反转翻底片)及国际通用的音乐、音响效果混合声带片。译制时由配音演员按银幕上外国演员的口型动作及感情色彩配录成所需语种的对白声带片,然后将这条对白声带片与上述国际通用的音乐、效果声带片混录成翻译语种的磁性声带片,再转录成光学声带底片以印制翻译片发行拷贝。
电视转拍及"磁转胶"影片复制 从电视或录像磁带上复制影片,需要采用一种转换技术,比较简单而又普遍采用的技术是用影片直接拍摄电视或磁带录像机监视器屏幕上的影像,即将来自电视摄像机或磁带灵像机的讯号,显示在一台高质量阴极射线管屏幕上,再用一台和电视讯号同步的高速拉片电影摄影机将影像摄录在胶片上。既可摄制成负像也可摄制成正像。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经济实用,但清晰度较差。随着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这一问题逐步得到改善。此外,还可用以电子束或激光进行磁转胶的技术。
复制在技术方面可分为黑白片复制和彩色片复制两种。黑白片复制技术比较简单,质量容易控制。只要技术上遵循一定规律,严格控制复制过程,往往可从复制的翻底上印洗出与原底拷贝质量几无差别的翻底拷贝。
彩色片通过复制技术,也可印洗黑白放映拷贝,方法是从原底上用全色性翻正胶片印洗黑白翻正片,再经过翻底印洗黑白拷贝。或者用彩底印制彩色正片,然后把这个印好的正片在黑白显影液中加工成黑白翻正片,以后的过程与上同。
影片上声音的复制方法,当今都用磁带录制原声底,然后从原磁底转录光学声底,用其印制发行拷贝(见电影录音)。
彩色片复制比较复杂,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各种原因,翻底拷贝较之原底拷贝在彩色还原方面容易出现明显的失真。影响彩色片复制质量的因素有3:①反差规律。反差规律是选择原底片、中间片和拷贝片正确配合的原则。最佳放映反差系数为1.5,即放映反差以高于景物反差的1.5倍为宜。这是因为如果放映反差为1.0时,放映时影调平软,会使人眼感到难于接受。因此,在复制过程中要使用如下的反差规律使底片、中间片、和拷贝片,以及反转片等匹配到最终放映反差系数1.5:
原始素材片反差系数×印制材料反差系数=最终放映反差系数
②彩色还原。由于染料的有害吸收,彩色片复制过程会使拷贝片彩色饱和度降低。在采用没有色罩的反转正片复制原始反转正片时,此种现象非常明显,当复制到第3代影片时,彩色质量已极为低劣。使用具有校正有害吸收色罩的底片和中间片,第3代复制片尚能获得较好的彩色质量。③颗粒度与清晰度。影片复制将不可避免地使颗粒度增加,清晰度降低,因此用于复制的中间片,大都是感光度很低的微粒胶片。要保证最佳颗粒度和清晰度,原底片和中间复制片都必须正确曝光,并采用逐格印片方式。如需缩小与放大,则应将缩小(如35毫米→16毫米)安排在复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而放大(如16毫米→35毫米)则应安排在复制过程的最早阶段。
底-正法和反转法常规复制 从原底片上印制翻正片和翻底片,再印洗放映拷贝,或直接印制反转翻底片印洗放映拷贝。 src="figure/yingpi10.jpg" width="100" border="0" alt="图">
原始反转正片复制 有些影片(多数为16毫米)是采用直接反转成与景物相同的正像的胶片拍摄的,这种原始反转正片的复制方法在国外比较普遍。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也采用此种方法。
改变影片宽窄规格的复制 为了满足各种规格放映设备的需要,要求复制各种不同宽窄规格的影片,如70毫米、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常8毫米、超8毫米(见缩小与放大)。
从压缩影像宽银幕影片复制普通银幕影片 当从宽银幕压缩影像的画面复制普通银幕非压缩影像时,会失掉画面两边的景物,而有时这些景物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下图a)。为此,要采用摇-扫印片法,即光学印片机的变形镜头可作横向移动,就像拍摄影片时,摄影机追随被摄对象摇摄一样,这样就能使原底景物中的重要部分保留在复制片上(如下图b)。
保存性影片复制 由于彩色片染料在长期保存中容易退色,不如黑白银影像稳定,因此有时将其复制成黑白分色翻正片保存。分色翻正片是将彩色原底分别用蓝、绿、红3原色滤光片印在3条全色性黑白微粒胶片上面制成的,这样就获得与原底3感色层相对应的黑白正像。使用这种翻正片印制彩色中间翻底片同样需要通过红、绿、蓝滤光片进行3次曝光。
染印法影片复制 染印法生产大量发行拷贝具有成本低、速度快以及染料稳定性较好不易退色等优点。这种加工方法是制作印色模片(分平版、浮雕两种),将染料直接叠印在空白片上,类似彩色印刷(见染印法)。
翻译片复制 供国际交流用的影片复制素材包括彩色中间片(或反转翻底片)及国际通用的音乐、音响效果混合声带片。译制时由配音演员按银幕上外国演员的口型动作及感情色彩配录成所需语种的对白声带片,然后将这条对白声带片与上述国际通用的音乐、效果声带片混录成翻译语种的磁性声带片,再转录成光学声带底片以印制翻译片发行拷贝。
电视转拍及"磁转胶"影片复制 从电视或录像磁带上复制影片,需要采用一种转换技术,比较简单而又普遍采用的技术是用影片直接拍摄电视或磁带录像机监视器屏幕上的影像,即将来自电视摄像机或磁带灵像机的讯号,显示在一台高质量阴极射线管屏幕上,再用一台和电视讯号同步的高速拉片电影摄影机将影像摄录在胶片上。既可摄制成负像也可摄制成正像。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经济实用,但清晰度较差。随着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这一问题逐步得到改善。此外,还可用以电子束或激光进行磁转胶的技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