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朗斯罗氏定律
1)  Lancereaux law
朗斯罗氏定律
2)  Lancereaux nephritis
朗斯罗氏肾炎
3)  Spallanzaniys law
斯帕朗扎尼定律
4)  Bunsen Roscoe law
本生-罗斯科定律
5)  Stokes' law
斯托克氏定律
6)  Pascal law
帕斯卡尔氏定律
补充资料:科科·罗斯伯格

科科-罗斯伯格 (芬兰) 世界冠军 - 1982

参加大奖赛次数: 114赢得分站赛冠军次数: 5获得杆位数: 5

这位飞翔的芬兰人霸气十足,他的驾驶风格华丽而不失果敢,有他参加的比赛总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虽然长年在世界上征战多项赛事的他登陆f1的时间偏晚,但是他更加的努力,以弥补失去的时间。尽管在f1历史上他并不以大奖赛获胜次数见长,然而就驾驶赛车的速度的勇猛而言,科科-罗斯伯格还是极其优异的。

凯依奥-埃里克-罗斯伯格于1948年11月6日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后来他改名科科是为了让媒体更容易记住他的名字。科科出生时他的父母亲都还是学生。回到芬兰后,他的父亲成为了一名兽医,母亲成为了一名药剂师。他们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独自接触了汽车:当时小科科一个人坐在家庭汽车里,接通开关,然后汽车就顺着车道摇摇晃晃的一头撞上了车库的大门。这次挫折算不了什么。当科科还在学走路的时候,他就爱上了卡丁车,爱上了飙车时大风擦过脸庞的刺激;少年的科科已经是一名著名的卡丁车手了。

他的人生目标本是牙医或电脑程序设计师,但是他的人生轨迹还是渐渐转向了赛车运动。他五获芬兰卡丁车冠军,到1973年他已是北欧和欧洲冠军。他又进入了fv和超级fv,1975年他赢得了所参加的21场比赛中的10场胜利。为了征服世界他必须远离家乡。1978年,在36个周末的时间里他在五大洲共参加了41场比赛。在欧洲f2冠军赛他获得第五名;在北美、大西洋、太平洋等方程系列赛他都获得了第二名。

到这个时候,其它传统的职业计划都已被科科-罗斯伯格放弃了,他的护照上职业一栏填的是车手。科科将车手当作自己的职业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从最初开始他就没有在这项运动上花费多少,相反他还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科科有一套自己的“面包和黄油”理论:从比赛中获得面包,从别处获得黄油。别处指的是赞助商,即在的赛车服或赛车上为他们留下一块广告宣传空间,然后就像一位推销商品的售货员,尽自己应尽的职责。

但是再怎么有经济头脑,车手也很难在f1买到一席之地。1978年科科在f1赛场初次登场,他的赛车是一辆难以操纵、动力不足的西奥多,他的车队老板是一名富裕的香港商人特迪-依普。科科把他的座驾称作“猪一般的烂车”。随后他加盟的也都是一些弱队--ats、狼、费迪帕尔迪,当然不管科科如何努力比赛,总是毫无进展。

这时科科已经33岁了,他的生活质量一直在提高(最终他拥有一架喷气飞机,在慕尼黑拥有一套公寓,在英国拥有一幢乡村别墅,在奥地利拥有一间避暑小屋,在伊比沙岛拥有一幢别墅,在那儿他度过了大部分的时光);但是他在f1赛场却毫无进展。1981年更是一个低谷,费迪帕尔迪车队经费告罄,科科似乎只能成为f1史上的一个注脚。

就在那一年,1980世界冠军阿兰-琼斯出人意料的宣布退休;为了救场,弗兰克-威廉姆斯不得不在最后一刻雇佣了唯一合适的人选:科科-罗斯伯格。科科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尽管先前只获得过一次大奖赛冠军(法国大奖赛第戎赛道),他还是证明了自己是可以的。在积攒了足够的积分后,科科成为了1982年的世界冠军。

那一年的竞争很是激烈,有6位车手具备夺冠的实力。科科说他“每一圈都竭尽全力。”第二年当涡轮发动机赛车大行其道时,他驾驶的还是普通的cos赛车,他更加卖力了:“现在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快速度了。我认为没人可以击败我,就算他们用的都是涡轮发动机。我已经准备好接受挑战。”

赛场外的他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和赛场内一样的惹人注目。“我是一个自大的私生子,”他经常说,“我很清楚这一点。”他神情自信、仪表光彩。他留着平滑的小胡子,一头飘逸的金发再加上自信的步伐,很是摄人心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