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xperimentation
[英][ɪk,sperɪmen'teɪʃn] [美][ɪk'spɛrəmɛn'teʃən]
实验(工作,法)
2) experimentation
[英][ɪk,sperɪmen'teɪʃn] [美][ɪk'spɛrəmɛn'teʃən]
实验工作,试验(方法)
3) laboratory work
实验室工作
1.
Guidance and support with taking abroad and long-term view:Recalling guidance for laboratory work by lots of intelligent scholars for years;
高瞻远瞩的引导和支持——忆多年来众多资深学者对实验室工作的积极引领
2.
New measures for modern laboratory work were brough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China s high edu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lab s work questions.
对世界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进行简略分析,提出对实验室工作的新要求,从而对实验室工作共性问题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已付诸实践的实验室工作的新举措。
4) experiment workload
实验工作量
1.
Less experiment workload is needed by using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an using the trial and error method.
粒料稳定专用水泥的配合比设计是一种三组分最优设计,采用二因素二次正交回归实验方法对这种水泥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得出了以7 d强度为考察指标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出专用水泥的最优配比,经过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好,最优配比准确,省去大量的实验工作量,正交回归是三组分设计的良好实验方法。
5) lab coat
实验工作服
6) experimental face
实验工作面
补充资料:实验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实行某项措施或施加某种影响,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和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实验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发现以往未知或未加解释的新事实;二是判断社会现象间或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验为某一理论所提出的假设。
社会学实验的一般特征 社会学的实验方法与日常所说的社会实验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说来,社会实验指根据一套社会思想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例如,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根据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进行的实验。社会学实验与社会实验也有两点实质性的差异:①前者是一种研究方法,后者是一种实践活动;②前者一般从理论角度对小群体进行研究,后者则常用于对社会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方案进行探索。
16世纪自然科学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数学和实验方法的发展。社会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在20世纪初期。社会学的实验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①实验的对象是小群体和人,而不是物。实验者与被实验者是相互影响的。②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现象或人的态度与行为,而不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自然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变量间的关系也要复杂得多。③难以控制。首先,实验对象难以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具有连贯性,实验者很难将被实验者置入一种理想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控制;伦理道德和法律条件的限制,实验对象也常常不能被置于实验室中进行控制。其次,实验情景难以控制。例如,研究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就很难创造一种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环境。由于社会学中的实验具有这些特点,尽管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早就倡导在社会学研究中采用实验法,但这种方法的应用一直不太广泛。据统计,1936~1978年,美国主要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发表的论文中,使用实验方法的研究文章只占2%。在已进行的社会学实验中,实验室实验较少,较多的是实地实验。
实验的类型 依据实验的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①实地实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实验。包括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现场实验不控制实验条件或外部变量,它通过控制实验刺激,即施加自变量影响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现场实验基本保持实验对象的原有特性,不改变实验对象的现场背景。它比实验室实验更接近于被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但不如实验室实验严密和精确。自然实验指研究人员不施加自变量去影响实验对象的一种实验,实验者不干涉实验对象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只是利用自然事件来观察和测量他所需要的指标值。自然实验相似于有结构的观察,优点是完全不改变实验对象的自然状态;缺点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实验组和控制组,难以确定实验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也难以精确测量观测值,从而给假设验证带来困难。②实验室实验。在某种人工环境或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实验。它的人为性很强,将实验对象从普遍的自然环境中转移到一个能够获得精确观察值的环境中。与实地实验相比,实验室实验具有更高的内在效度,但它的人为性使得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差距很大,外在效度较低。
依据实验控制的严格程度可分为纯实验和准实验。纯实验要求严格的控制,如严格控制实验情景和研究变量,随机分派实验组和控制组等等。准实验近似于纯实验,但它不满足纯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
其他常见的分类还有,依据是否设置控制组,可分为控制实验与非控制实验;依据证明假设的逻辑结构性质,分为平行实验和连续实验;依据实验的目的,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类型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实验设计又与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密切相关。社会科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有前测和后测的一组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前测 刺激 后测
该图式表示:要检查刺激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影响,则应在引入实验刺激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因变量(称为前测与后测),然后比较前测与后测的数值,对它们的差异(或差分)进行分析。
②仅有后测的一组设计。这种设计的图式为
实验组: ── 刺激 后测
这种设计无前测,最后是分析因变量正常状态与后测的差分。
③仅有后测的两组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 ── 刺激 后测
控制组: ── ── 后测
最后分析两组后测值的差分。
④典型的实验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 前测 刺激 后测
对照组: 前测 ── 后测
最后分析每一组的前后测的差分,并比较两组的差分。在古典实验设计中,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对象是随机抽选的。一般说来,随机选择实验对象的程序与抽样调查的选择程序是一致的。随机选择实验对象,目的在于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值上尽可能相同,并使一切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尽可能相同。
⑤两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是为测量相互作用效应的。所谓相互作用效应是指前测和实验刺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例如,在一段时间间隔中进行两次同样的考试,那么,第二次考试成绩的提高,包含了学习因素和第一次考试的综合作用。两控制组设计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其图式为
实 验 组: 前测 刺激 后测
控制组 1: 前测 ── 后测
控制组 2: ── 刺激 后测
典型的实验设计和两控制组设计是控制程度较高的设计。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实验中,通常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社会学研究中的实验多为准实验,且多采用简单实验设计。准实验方法已广泛用于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政策评估和小群体研究等方面。纯实验或控制程度较高的实验设计只是用于有关小群体中合作、竞争和从众性行为的研究,以及电影、广告、报纸对人们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等等。
与社会学中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更准确地检验理论假设,发现因果关系。主要缺点是: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即实验对象被置于一种人造环境中,脱离了社会态度与行为发生的自然环境;②实验过程的反应性,即实验者影响被实验者;③实验对象的有限性,即实验对象很难像社会调查那样包括很多人,而往往只是一个小群体。
社会学实验的一般特征 社会学的实验方法与日常所说的社会实验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说来,社会实验指根据一套社会思想所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例如,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根据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进行的实验。社会学实验与社会实验也有两点实质性的差异:①前者是一种研究方法,后者是一种实践活动;②前者一般从理论角度对小群体进行研究,后者则常用于对社会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方案进行探索。
16世纪自然科学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数学和实验方法的发展。社会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在20世纪初期。社会学的实验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①实验的对象是小群体和人,而不是物。实验者与被实验者是相互影响的。②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现象或人的态度与行为,而不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自然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变量间的关系也要复杂得多。③难以控制。首先,实验对象难以控制,人的思想与行为具有连贯性,实验者很难将被实验者置入一种理想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控制;伦理道德和法律条件的限制,实验对象也常常不能被置于实验室中进行控制。其次,实验情景难以控制。例如,研究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就很难创造一种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环境。由于社会学中的实验具有这些特点,尽管社会学创始人A.孔德早就倡导在社会学研究中采用实验法,但这种方法的应用一直不太广泛。据统计,1936~1978年,美国主要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发表的论文中,使用实验方法的研究文章只占2%。在已进行的社会学实验中,实验室实验较少,较多的是实地实验。
实验的类型 依据实验的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①实地实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实验。包括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现场实验不控制实验条件或外部变量,它通过控制实验刺激,即施加自变量影响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现场实验基本保持实验对象的原有特性,不改变实验对象的现场背景。它比实验室实验更接近于被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但不如实验室实验严密和精确。自然实验指研究人员不施加自变量去影响实验对象的一种实验,实验者不干涉实验对象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只是利用自然事件来观察和测量他所需要的指标值。自然实验相似于有结构的观察,优点是完全不改变实验对象的自然状态;缺点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实验组和控制组,难以确定实验对象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也难以精确测量观测值,从而给假设验证带来困难。②实验室实验。在某种人工环境或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实验。它的人为性很强,将实验对象从普遍的自然环境中转移到一个能够获得精确观察值的环境中。与实地实验相比,实验室实验具有更高的内在效度,但它的人为性使得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差距很大,外在效度较低。
依据实验控制的严格程度可分为纯实验和准实验。纯实验要求严格的控制,如严格控制实验情景和研究变量,随机分派实验组和控制组等等。准实验近似于纯实验,但它不满足纯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
其他常见的分类还有,依据是否设置控制组,可分为控制实验与非控制实验;依据证明假设的逻辑结构性质,分为平行实验和连续实验;依据实验的目的,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类型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实验设计又与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密切相关。社会科学中常用的实验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①有前测和后测的一组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前测 刺激 后测
该图式表示:要检查刺激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影响,则应在引入实验刺激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因变量(称为前测与后测),然后比较前测与后测的数值,对它们的差异(或差分)进行分析。
②仅有后测的一组设计。这种设计的图式为
实验组: ── 刺激 后测
这种设计无前测,最后是分析因变量正常状态与后测的差分。
③仅有后测的两组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 ── 刺激 后测
控制组: ── ── 后测
最后分析两组后测值的差分。
④典型的实验设计。其设计图式为
实验组: 前测 刺激 后测
对照组: 前测 ── 后测
最后分析每一组的前后测的差分,并比较两组的差分。在古典实验设计中,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实验对象是随机抽选的。一般说来,随机选择实验对象的程序与抽样调查的选择程序是一致的。随机选择实验对象,目的在于使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值上尽可能相同,并使一切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尽可能相同。
⑤两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是为测量相互作用效应的。所谓相互作用效应是指前测和实验刺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例如,在一段时间间隔中进行两次同样的考试,那么,第二次考试成绩的提高,包含了学习因素和第一次考试的综合作用。两控制组设计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其图式为
实 验 组: 前测 刺激 后测
控制组 1: 前测 ── 后测
控制组 2: ── 刺激 后测
典型的实验设计和两控制组设计是控制程度较高的设计。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的实验中,通常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社会学研究中的实验多为准实验,且多采用简单实验设计。准实验方法已广泛用于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政策评估和小群体研究等方面。纯实验或控制程度较高的实验设计只是用于有关小群体中合作、竞争和从众性行为的研究,以及电影、广告、报纸对人们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等等。
与社会学中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更准确地检验理论假设,发现因果关系。主要缺点是: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即实验对象被置于一种人造环境中,脱离了社会态度与行为发生的自然环境;②实验过程的反应性,即实验者影响被实验者;③实验对象的有限性,即实验对象很难像社会调查那样包括很多人,而往往只是一个小群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