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第一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苏联空军航空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开始交付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大量出口
机长:46.59米
机高:14.76米
翼展:50.5米
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空重:70吨
最大起飞重量:170吨
最大燃油重量:70吨
最大平飞速度:85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750-800公里/小时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的详细资料请见其具体页面。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统交由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实际上主要执行军事任务,如机降运输和伞兵训练等。上图即伞兵部队准备登机进行伞降训练。
目前,伊尔-76是我军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运输机,而运-8等只能算中小型运输机。由于尚无法立即仿制伊尔-76,只可以依赖进口。但经费的短缺又使得采购量较小,还要减去日常维护、训练、故障的数量,我军可用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