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联合银行有限公司
1)  United Chinese Bank Ltd.
中国联合银行有限公司
2)  Union Bank of Hong Kong Ltd.
香港友联银行有限公司
3)  Bank of America (Asia) Limited
美国(亚洲)银行有限公司
4)  BOCI Capital Limited
中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
5)  CITIC Ka Wah Bank Limited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
6)  China Development Division
中国发展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补充资料:中信嘉华银行

中信嘉华银行简介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为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国际金融﹚的全资附属公司,于2007年5月31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持有中信国际金融百分之五十五权益。

  中信嘉华银行期望透过为大中华及海外客户提供方案,创造价值,将财富管理和国际商业服务提升到超越客户期望的崭新水平,成为拥有最高国际水平及实力的亚洲最佳区域性中资银行。本行在香港拥有二十九间分行,其他中国网点包括北京分行、上海分行、澳门分行及全资拥有的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海外分行网络则遍及纽约及洛杉矶。穆迪投资及惠誉国际分别给予本行Baa1及BBB+的信贷评级。

[编辑]

银行历史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为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百分之五十六权益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公司)持有。凭藉中信公司的强大後盾,本行不断开创优越及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理财需要,长远目标是成为带给客户超凡价值的领先金融服务提供者。

  20年代

  本行的历史可追溯至1922年2月2日,已故林子丰博士在广州创办的嘉华银号开始。本行的名称是取自当时的嘉南堂及南华公司。

  1924年12月,本行以嘉华储蓄银行之名在香港注册成为有限公司,全数缴付资本为五十万港元,总行设于香港德辅道中二零八至二一零号。广州的嘉华银号便成了嘉华储蓄银行的广州分行,主要业务包括存款及汇款,两年後改名为嘉华银行公众有限公司。

  30年代

  1931年,本行于上海开设分行,进一步拓展银行业务,股本增至一百万港元。1935年,由于中国经济不稳,本行于上海及广州的分行亦要停止服务。

  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沦陷,嘉华银行暂停一切银行业务。1945年,本行在香港德辅道中二六九号新址重新开业,并于1949年一月改名为嘉华银行有限公司。

  60年代

  1964年,总行迁至香港德辅道中二五九至二六五号自置物业。

  70年代

  1975年,刘灿松先生购入嘉华银行超过三份之二股权,接管本行一切业务,令本行进入一个新纪元,业务迅速拓展。

  80年代

  本行位于香港德辅道中的二十二层自置总行

  1980年,位于香港德辅道中二三二号的全新二十二层自置物业落成。总行于同年六月十日迁入後,旋即进行多方面营运电脑化。1980年7月,本行公开发售三千五百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一元,溢价每股三角,随後于香港交易所挂牌。本行业务持续发展,在香港及海外分行数目不断增加,除了在美国的洛杉矶及纽约开设分行外,亦在加拿大多伦多及福建省厦门市设立代办处。一九八五年底,本行在香港的分行数目达二十六间,并有四个海外办事处,全资附属公司则包括嘉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及与荷兰安美保险集团合资的嘉华安美保险有限公司。

  1985年是香港银行业动汤的一年,所有中小型银行都出现财政困难,嘉华银行亦不例外。1986年4月21日,本行与中信公司签订协议,中信公司向本行注资三亿五千万港元,令本行得以继续正常运作。

  90年代

  在经验丰富及能力超卓的管理层带领下本行不断成长,并已发展成为管理完善的本地中型银行,被列为全球首一千间银行之一。1998年7月30日,本行正式更改名称为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并于同年十一月推出全新企业形象,象徵著新的企业价值及文化,充分体现决心改革及力求创新的精神。

  1999年12月,本行首次获得国际评级机构评级。长期及短期外币存款分别获穆迪投资评为Baa2及Prime-3,财政实力评级为D,前景评级则为稳定。评级显示本行财政状况稳健,同时亦肯定了过去积极发展及改革的工作。

  千禧新世纪

  2000年10月,本行成功推出崭新的一百五十亿港元存款证发行安排。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