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弹状病毒科
1)  Rhabdoviridae
弹状病毒科
2)  Rhabdovirus [英]['ræbdəu,vaiərəs]  [美]['ræbdə,vaɪrəs]
弹状病毒
1.
Rhabdoviruses constitute one of the largest groups of viruses isolated from teleost fish.
从患病牙鲆中分离鉴定了一株弹状病毒(Paralichthys olivaceus rhabdovirus,PoRV)。
2.
A novel rhabdovirus with inclusion bodies was isolated from the lethal haemorrhagic disease in Chinese sucker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从患致死性出血综合征的胭脂鱼 ( Myxocyprinusasiaticus Bleeker)分离到一种能产生包涵体的弹状病毒 ,称为胭脂鱼弹状病毒 ( Chinese sucker rhabdovirus,CSRV)。
3.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siniperca chuatsi spherical virus (SCSV), 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 (SCRV), siniperca chuatsi baculovirus (SCBV) from diseased mandarin fish tissues and the confirmatio.
为了认识病原的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防治,在本实验室从患病鳜鱼组织中观察到鳜鱼球形病毒(Siniperca chuatsi spherical virus, SCSV)、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 SCRV)和杆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baculovirus, SCBV),并证实球形和弹状两种鳜鱼病毒共感染引起宿主细胞超微变化的基础上,利用电镜技术,辅助进行病毒挑斑分离,围绕鳜鱼弹状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等开展研究。
3)  bullet-shaped virus
子弹状病毒
4)  Coronaviridae
冠状病毒科
5)  Baculoviridae
杆状病毒科
6)  Filoviridae
丝状病毒科
补充资料:弹状病毒科
      病毒粒形态似棒状或子弹状的 1科(见图)。"Rhabdo"系来自希腊文的"Rhabdos"(杆)。病毒粒的大小为 (130~380)×70纳米,核心为螺旋对称的核壳,内含连续线型单链RNA,分子量(3.5~4.6)×106。RNA是负链的。感染时,由病毒粒内的RNA多聚酶转录成 mRNA(信使核糖核酸)。核壳外层具脂蛋白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以芽生方式释放。病毒对乙醚和脂溶剂敏感,对冻融稳定。本科病毒的寄生宿主很广,遍布动物界,可感染植物(见植物病毒)、昆虫(见昆虫病毒)、变温和温血脊椎动物。以下数种对人和脊椎动物有重要致病作用:
  
  狂犬病病毒  人和一切温血动物对本病毒皆敏感,特别是野生肉食动物。野生肉食动物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一般实验动物如家兔、豚鼠、小鼠等均敏感。从自然感染动物中分离到的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强,称为街毒;在实验动物脑内连续传代后,经神经外途径感染的毒力降低,称为固定毒,可用作疫苗毒种。街毒在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内形成特异的嗜酸性包涵体,称尼氏小体,固定毒则很少形成,因而可作为街毒感染的诊断标准。狂犬病毒也可在鸡胚及原代地鼠肾、狗肾、鸡胚细胞和BHK21等传代细胞内增殖。最适培养温度32~35℃。病毒有凝集鹅红细胞的作用。
  
  人畜往往被野生疯动物咬伤而感染,潜伏期由数周至数年。主要症状为狂燥、痉、吞咽痛苦、麻痹、昏迷,直至死亡。采用立即清洗消毒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等方法防治。
  
  水疱性口炎病毒  自然感染牛、马、猪。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难以区别。有两个抗原型:新泽西型和印第安纳型。家畜的水疱液、水疱皮和淋巴结中含病毒最多。常用鸡胚、原代细胞以及BHK21或MDBK细胞系培养病毒,可杀死鸡胚,在细胞培养上迅速出现细胞病变或空斑。病毒可凝集鹅红细胞。实验感染的宿主范围很广,常用豚鼠和小鼠。人也可受感染出现流感样症状。双翅目昆虫(如蚊和白蛉)是主要虫媒。有灭活疫苗用于免疫。主要分布于南非和美洲,中国尚未发现。
  
  牛流行热病毒  感染牛的1种虫媒病毒。病的特征是发病急,发烧,但3~5天即痊愈,所以又称3日热或暂时热。感染的奶牛停奶或长期减产。此病流行于南非、中亚、澳大利亚和日本。北京市奶牛在1976年发生过此病,并分离出毒株,不同毒株的血清型一致,有些毒株病毒粒呈圆椎形而不是子弹形。病牛高温期血液中的病毒量最多,结合在白细胞上,常用脱纤血脑内接种初生乳鼠分离病毒;适应乳鼠后,可再适应于各种传代细胞培养。自然感染仅使牛发病。有灭活疫苗用于预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