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Lada Samara
拉达·萨玛拉
4) Vailsla OY
芬兰维萨拉
5) Francisco de Sá de Miranda (1481~1558)
萨·德·米兰达,F.de
6) Gulɑlɑnsɑ
古拉兰萨(1820~1851)
补充资料:萨·德·米兰达,F.de
葡萄牙诗人、剧作家。生于科英布拉。在里斯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进入宫廷,经常参加宫廷诗会。1521年去意大利游历,与意大利文艺界的著名人士马基雅维利、本波、阿里奥斯托等交往,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1526年回国,提倡意大利诗歌的表现方式和格律,创作十四行诗和"康索尼"(歌曲)。1527年,模仿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斯托,写出散文喜剧《外国人》。1528年,用"康索尼"体裁写成长诗《鲻鱼的寓言》。一年之后,又以"埃克洛格"(对话体牧歌)体裁写成长诗《阿莱克索》,把意大利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介绍到葡萄牙。1530年,退隐到上米尼亚乡间,但与首都的知识界仍保持联系,并继续进行创作。他的作品抨击宫廷和上层社会的奢华与虚伪,揭露社会的堕落现象,怀念往昔质朴的"黄金时代",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诗歌体的《书简集》、"埃克洛格"《够了》(1595)和喜剧《维利亚尔邦多一家》(1560)等作品中。
萨·德·米兰达的主要贡献在于在葡萄牙传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推动了伊比利亚半岛文学艺术的发展。他也用卡斯蒂利亚语写作,但他最好的诗歌仍然是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传统格律写成的书简诗。
第一部《弗朗西斯科·德·萨·德·米兰达诗集》于1885年出版,《弗朗西斯科·德·萨·德·米兰达全集》 2卷,1937年出版。
萨·德·米兰达的主要贡献在于在葡萄牙传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推动了伊比利亚半岛文学艺术的发展。他也用卡斯蒂利亚语写作,但他最好的诗歌仍然是用葡萄牙语和葡萄牙传统格律写成的书简诗。
第一部《弗朗西斯科·德·萨·德·米兰达诗集》于1885年出版,《弗朗西斯科·德·萨·德·米兰达全集》 2卷,1937年出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