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hut height of a die
架模高度
2) high-precision reservoir frame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
1.
A fine geological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high-precision reservoir framework model,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reservoir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oundation of fine reservoir geological database will be able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precision of framework model of sandstones.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
4) large formwork frame
高大模架
1.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stern tower building of the project,over-site fastener scafflod supporting system was adopted to form a large formwork frame after being discussed by multi-parties,which has guaranteed the construction accomplished safely and smoothly.
在北京财源国际中心东塔楼施工中,经多方论证,高大模架采用满堂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保证了施工安全、顺利完成。
5) high scaffolding for bracing form
高支模架
1.
Based on the collapse of the high scaffolding for bracing forms,the cause of collapse was analyzed;it was that the constructional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 were not met.
以某梁板高支模架倒塌事故为背景,分析高支模架倒塌原因是没有按照规范构造要求搭设;分别应用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模型分析脚手架竖向剪刀撑的重要性,发现对于铰接节点模型,加上剪刀撑以后使基本单元从几何可变体系变为几何不变体系;对于刚接节点模型,建模分析计算发现,立杆在加上剪刀撑后构件的轴力要比没有加剪刀撑时轴力减少25%以上。
6) grid height
网架高度
1.
In this paper,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point-supported square pyramid space grid structure with light roof are analyzed,including grid size,grid height and point-supported column span.
对轻屋面点支承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的网格尺寸、网架高度、点支承的柱距等设计参数进行分析,从受力合理、造价经济等方面考虑,给出参数确定的依据和选择范围。
补充资料:储集层
具有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也称储集岩。它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储集层必须具备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空间和能使油气流动的条件。如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则称含油气层。绝大多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沉积岩(主要是砂岩、灰岩、白云岩),只有少数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储集层是控制油气分布、储量及产能(给出石油、天然气的能力)的主要因素。
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包括裂缝和孔洞)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地壳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但是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储存油气的数量。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孔隙率)来表示,即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自然界岩石的孔隙有连通孔隙和不连通孔隙。此外,孔隙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油气在其中流动的重要因素。岩石的孔隙按其大小(孔隙直径或裂缝宽度)可分为3类:
①超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大于 0.5毫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5毫米的孔隙。这种孔隙中的流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孔隙大部分属此类。
②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毫米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毫米之间的孔隙。在这种孔隙中的流体,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不能自由流动。要使流体在其中流动,需要有明显的超过重力的外力去克服毛细管阻力。一般砂岩的孔隙属于此类。
③微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毫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毫米的孔隙。要使这种孔隙中的流体流动,需要非常高的剩余压力梯度,这在地下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不到的。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无意义。一般泥岩、页岩中的孔隙属于此类。
那些不连通的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对油气的储集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即有效孔隙。有效孔隙度 (Pe)是指岩石有效孔隙体积(Ve)和岩石总体积(Vt)之比
砂岩有效孔隙度变化在 5~30%之间,一般为10~20%;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小于5%。
渗透性 储集层的另一特性是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能力,也就是储集层的渗透性。它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储集层渗透性决定了油气在其中渗滤的难易程度,它是评价储集层产能的主要参数。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实验表明,当单相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沿孔隙通道呈层状流时,遵循直线渗滤定律,即达西公式
液体通过孔隙介质的流量(Q)与两端的压力差(△P)和横截面积(F)成正比,而与液体的粘度(μ)和孔隙介质的长度(L)成反比。系数K为渗透率。
应用达西公式,在单相条件下求得的渗透率为绝对渗透率。而储集层的孔隙常为两相(油-气、油-水、气-水),甚至三相(油-气-水)流体共存,各相流体彼此干扰和互相影响。在二相或三相条件下,某一相的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是有差别的,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的渗透率,分别用K0(油)、Kg(气)、Kw (水)表示。相对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为该相完全饱和的渗透率)之比值。分别用 Kg/K、K0/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参考书目
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6。
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北京,1979。
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包括裂缝和孔洞)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地壳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但是不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储存油气的数量。岩石孔隙发育程度用孔隙度(孔隙率)来表示,即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自然界岩石的孔隙有连通孔隙和不连通孔隙。此外,孔隙的大小也是直接影响油气在其中流动的重要因素。岩石的孔隙按其大小(孔隙直径或裂缝宽度)可分为3类:
①超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大于 0.5毫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5毫米的孔隙。这种孔隙中的流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岩层孔隙大部分属此类。
②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毫米之间,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毫米之间的孔隙。在这种孔隙中的流体,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不能自由流动。要使流体在其中流动,需要有明显的超过重力的外力去克服毛细管阻力。一般砂岩的孔隙属于此类。
③微毛细管孔隙。指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毫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毫米的孔隙。要使这种孔隙中的流体流动,需要非常高的剩余压力梯度,这在地下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不到的。因此,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无意义。一般泥岩、页岩中的孔隙属于此类。
那些不连通的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对油气的储集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才是有效的油气储集空间,即有效孔隙。有效孔隙度 (Pe)是指岩石有效孔隙体积(Ve)和岩石总体积(Vt)之比
砂岩有效孔隙度变化在 5~30%之间,一般为10~20%;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小于5%。
渗透性 储集层的另一特性是流体在孔隙中流动的能力,也就是储集层的渗透性。它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储集层渗透性决定了油气在其中渗滤的难易程度,它是评价储集层产能的主要参数。
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渗透率表示。实验表明,当单相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沿孔隙通道呈层状流时,遵循直线渗滤定律,即达西公式
液体通过孔隙介质的流量(Q)与两端的压力差(△P)和横截面积(F)成正比,而与液体的粘度(μ)和孔隙介质的长度(L)成反比。系数K为渗透率。
应用达西公式,在单相条件下求得的渗透率为绝对渗透率。而储集层的孔隙常为两相(油-气、油-水、气-水),甚至三相(油-气-水)流体共存,各相流体彼此干扰和互相影响。在二相或三相条件下,某一相的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是有差别的,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的渗透率,分别用K0(油)、Kg(气)、Kw (水)表示。相对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为该相完全饱和的渗透率)之比值。分别用 Kg/K、K0/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参考书目
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6。
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编:《石油地质学》,地质出版,北京,197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