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reer development
事业前途发展;事业发展
2) Cause development
事业发展
1.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should stick to dualistic mod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aus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an be pushed forward.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应选择“产业发展”和“事业发展”二元结构的模式,确立“教育的产业发展”命题才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
3) development
[英][dɪ'veləpmənt] [美][dɪ'vɛləpmənt]
事业发展
1.
It points out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resear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be fully recognized,and the research lever should be raised as well.
分析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滞后的原因,提出应充分认识学术研究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水平。
2.
It can essence to promot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l.
图书馆公共关系是沟通理解的桥梁,是传递信息、协调关系、谋求合作、优化环境、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3.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problems faced by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分析了目前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面对诸多挑战申明了图书馆对其社会责任应持有的态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
5) Developing Plan
事业发展规划
1.
Backgrounds and Feature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Developing Plan of Xichang College;
西昌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特色
6)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hip
图书馆事业发展
1.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library science established by Li Da Zhao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hip was dealt with from th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training of library professionals and reader services.
从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读者服务工作等方面,阐述了李大钊的图书馆学理论及实践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补充资料:世界通讯社事业发展史
19世纪30~50年代,通讯社首先诞生在法国。当时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程度提高,出现了"大众化"的报纸,发行量激增,对新闻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与此同时,电报通信事业迅速发展。60年代形成了从欧洲、美洲延伸到亚洲的有线电报通信网络,通讯社专门采集各地新闻并以较经济的订费同时供给多家报纸。它的出现,使新闻事业内部实现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报业的发展。因为是通过电报传送新闻,又称为电讯服务社。
最早的通讯社 1835~1853年,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有 5家:4家在欧洲,属私营商业性企业。1家在美国,是由报纸合办的报联社。
世界上第 1家通讯社,是法国人于1835年在欧洲创办的哈瓦斯社,即是法新社的前身。哈瓦斯本来从事翻译外国报纸上的材料供给巴黎报纸的工作。哈瓦斯社创办以后,在欧洲各国首都聘用了通讯员,其新闻为 1836 年创办的法国大众化报纸《新闻报》、《世界报》大量采用。1840年,哈瓦斯社用信鸽从伦敦、布鲁塞尔向巴黎传送新闻,使巴黎的晚报能刊用这两地当天晨报上的新闻。1845年,它使用新建的巴黎-里昂的电报线路发新闻。1851年,哈瓦斯社已成为在巴黎和欧洲大陆各国首都及伦敦之间用电报线路传送新闻的电讯社。
1848年,美国纽约的《太阳报》等 6家报纸为了分担向从欧洲来的船只联合采访新闻的费用,成立了港口新闻联合社。这是世界上第2个也是美国第 1 个通讯社。1857年,港口新闻联合社同1850年成立的电讯与一般新闻联合社合并,组成了纽约联合社。随后,又同美国其他地区的报纸创办的几家地方性联合社结成联盟。其中芝加哥的西部联合社于1885年退出联盟,并于1892年进行改组,建立了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后来成为美国的第 1大通讯社,1900年从芝加哥迁往纽约。
创办最早的第3家和第4家通讯社,是1849年由柏林民族新闻报社社长 B.沃尔夫创办的沃尔夫通讯社, 和1851年由P.J.路透创办的路透社。他们都曾在哈瓦斯社担任过翻译。这两家通讯社开办时专门报道商业和经济新闻,供给工商界等私人订户,后来才发展成为向报纸供稿的通讯社。沃尔夫社从1855年开始向报纸提供一般新闻。 路透社直到1858年才向伦敦的各家日报, 包括《泰晤士报》供稿。
1853年由新闻记者G.斯蒂法尼在都灵创办的斯蒂法尼电讯社,开始只是向皮德蒙特和附近两个州的报纸提供新闻,以后随着意大利的统一扩大了规模,成为全国性通讯社。是最先创办的 5家通讯社中唯一没有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讯社事 业的发展 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取决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因而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通讯社最初诞生的183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这 11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只有39个国家创办了通讯社,其中25个是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有的同时存在着几个互相竞争的全国性通讯社。有的除一个全国性通讯社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通讯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由于大多处于殖民统治下,通讯社事业发展缓慢,到1945年只有14个国家建立了通讯社。亚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日本1888年创办的时事通讯社。拉丁美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1900年建立的阿根廷通讯社。非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英国人1910年创办的南非路透社, 它在1938年改组为南非报联社。 非洲国家自己创办的第 1个通讯社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诞生于1941年。
与此同时,通讯社从所有制、业务范围到稿件的传送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除了由报纸合作兴办的报联社之外,原来由私人和家族兴办的通讯社变成了合股公司。《纽约时报》在1917年成立了一个向其他报纸提供该报新闻和文章的新闻社。此外还出现了各种官方通讯社。最早成立的官方通讯社是1860年奥匈帝国的国家电讯局。苏联在1918年创办了罗斯塔通讯社,1925年改名为苏联通讯社,即塔斯社,这是世界上第 1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通讯社。
中国是继日本、土耳其之后第 3个在亚洲创建全国性通讯社的国家。1924年4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了中央通讯社。1937年 1月,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新华通讯社,其前身红色中华社于1931年11月 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
通讯社的业务原来只是向报纸提供文字稿件,1920年后,开始向报纸提供图片,并把供稿对象扩大到广播电台。美国的合众社和美联社分别于1925年和1927年向报纸播发新闻图片,并于1935年和1940年开始向广播电台提供新闻。在新闻的传送上,路透社和哈瓦斯社分别于1923年和1925年开始用无线电长波莫尔斯通信向订户发布新闻,随后改用电传通信。1935年又改用海尔?ㄐ?取代莫尔斯通信。
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创建时期,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开始对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这 3家通讯社为了本国的殖民利益,都竞相扩大采集新闻的国家和地区和向外国报纸提供新闻,成为最先出现的 3个国际性通讯社。1870年1月,这 3家通讯社同美国的纽约联合社,按照当时英、法 、德、美 4 国的政治、经济势力范围,缔结了一项环形联盟协定(或称四边协定),划定各通讯社享有独家搜集和发布新闻特权的地区,并互相交换新闻。路透社的地区包括英国、埃及、土耳其、远东。哈瓦斯社的地区包括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合作)、中美洲、南美洲。沃尔夫社的地区有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俄国、巴尔干各国。纽约联合社的地区限于美国本土。这个协定大体上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合众社1907年诞生后,立即开始向欧洲、远东和拉丁美洲发展搜集新闻和向报纸供稿的业务。取代纽约联合社地位的美联社,为了同合众社竞争,也开始向拉丁美洲和远东发展搜集和发布新闻的业务。1909年成立的美国国际新闻社,到 30 年代也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则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了它在德国以外的业务,从国际新闻市场上消失,1933年并入了德国通讯社。
1934年,在美国的通讯社要求下,世界各大通讯社的代表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划分享有垄断权地区的各项协议,从此开始了欧美各大通讯社在国际新闻市场上自由竞争的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同盟国 (美、英、法、苏)和轴心国(德、意、日) 之间战局的发展演变,不能不影响到有关国家的通讯社的活动范围。一方面是德国法西斯军事占领地区的扩大,希特勒政府在1935年命令所有德国各通讯社合并组成的德国通讯社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德军占领的欧洲各国。有悠久历史但为维希政府在1940年收买的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变成德国通讯社的一个分支,活动领域只限于法国。C.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流亡政府在伦敦建立了法国独立新闻社。在被占领的法国,抵抗运动战士建立了自由法国通讯社。在亚洲,日本的同盟社 (1936年建立 )的活动地区也随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扩大而扩展了其活动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哈瓦斯社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已停止其国外业务,路透社作为交战国一方的通讯社,也失去或局限了它在海外的活动领域。这种情况为美国的三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国际新闻社提供了扩展在国外活动的范围,它们取代法新社占领了拉丁美洲国家的新闻市场。随后伴随着美国军事、政治影响的扩大而扩展活动地区,为它们在战后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讯社事业的新发展 1945年以来,特别是1960年以来,通讯社事业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里有了蓬勃的发展。为了消除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的西方通讯社控制本国新闻来源的不合理现象,许多独立后的国家相继由政府创办了官方或半官方的通讯社, 承担起传播国内国际信息或进行宣传的任务, 为报纸和广播电台提供新闻, 以促进本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还规定,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必须通过本国的通讯社才能发给本国的报纸和广播电台。1945年,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只有14个国家有本国通讯社。到1980年,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本国的通讯社。
80年代,亚洲除新加坡、 马尔代夫、 不丹、锡金、阿曼、文莱这些人口较少的国家外,其余3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有自己的通讯社。
非洲国家的通讯社数目增加最多。1945年只有白人统治的南非以及埃塞俄比亚有本国的通讯社。1960年有8个国家有本国的通讯社,1970年增加到23个国家,1980年又增加到42个国家。
在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 3个国家有本国的通讯社,1980年14个国家有了本国的通讯社,其中包括加勒比共同体的12国的报纸、广播电台合办的加勒比通讯社。
各国通讯社的业务范围和传送手段在战后有了重大的发展。通讯社的供稿对象除报纸、广播电台之外,又增加了电视台。同时, 广播电台、 电视台同报纸一样,也成为合作经营的通讯社的股东。各通讯社报道的内容,除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之外,大量增加了科学、体育、气象、经济信息等内容。通讯社提供的传真新闻图片已从黑白发展为彩色。为广播电台专门提供口语新闻,为电视台提供电视新闻。经济信息尤其受到重视,这项业务拥有大量的私人订户。路透社的经济信息订户数以万计,1985年其收入的95%来自这方面。美联社同道·琼斯新闻社联营,建立了专门从事经济信息业务的美联-道·琼斯新闻社。合众国际社(1958年由合众社合并国际新闻社组成) 同商品新闻社于1977年联合组成合众 -商品新闻社,向美国加拿大以外的国际商业界提供经济新闻。法新社和其他国家的通讯社也纷纷开展和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在新闻的传送手段上, 50、 60年代广泛使用的短波无线电定向广播和电传打字机,70、80 年代逐步为通信卫星线路和电子计算机终端所取代,传送速度加快,数量大幅度增加。通讯社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信息传播的枢纽。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美国的美联社、 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和苏联的塔斯社,都发展成国际性通讯社。它们广泛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采访新闻,向各国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订户供稿。此后,世界上又出现了 4个新的国际性通讯社: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国际新闻业务的中国的新华通讯社, 在拉丁美洲地区有大量订户的西班牙的埃菲社,联邦德国的德意志新闻社,意大利的安莎社。
国际新闻市场上竞争激烈,西方的四大国际性通讯社处于垄断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状况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挑战。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反对西方通讯社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不公正的报道,开展了争取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他们在致力于创建、发展本国通讯社的同时,加强了各国通讯社之间的合作和交换新闻,并合作建立了一些地区性、国际性的通讯社组织。1961年成立的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建立了新闻交换网,于1982年1月1日开始工作。由不结盟国家建立的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于1975年 1月成立并发稿。根据加勒比共同体政府首脑会议决定,加勒比通讯社于1976年1月7日在布里奇敦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阿拉伯海湾地区巴林等 6 国共同创办的海湾通讯社,于1978年4月1日成立并发稿。根据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决定成立的泛非通讯社, 于1983年 4月在达喀尔开始发稿。一个新的世界性新闻格局正在形成中。
参考书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新华社办公厅译:《各国通讯社介绍》,北京,1957。(News Agencies-Their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The UNESCO Press, Paris,1953.) World Communication - A 200-Country Survey ofPress,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 The UNESCO Press,paris,1975.
J.C.Merrill ed., Global Journalism - A Survey of the World's Mass Media, Longman, New York and London,1983.
《外国新闻界概况》编辑组:《外国新闻界概况》,新华出版社,北京,1982。
最早的通讯社 1835~1853年,世界上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有 5家:4家在欧洲,属私营商业性企业。1家在美国,是由报纸合办的报联社。
世界上第 1家通讯社,是法国人于1835年在欧洲创办的哈瓦斯社,即是法新社的前身。哈瓦斯本来从事翻译外国报纸上的材料供给巴黎报纸的工作。哈瓦斯社创办以后,在欧洲各国首都聘用了通讯员,其新闻为 1836 年创办的法国大众化报纸《新闻报》、《世界报》大量采用。1840年,哈瓦斯社用信鸽从伦敦、布鲁塞尔向巴黎传送新闻,使巴黎的晚报能刊用这两地当天晨报上的新闻。1845年,它使用新建的巴黎-里昂的电报线路发新闻。1851年,哈瓦斯社已成为在巴黎和欧洲大陆各国首都及伦敦之间用电报线路传送新闻的电讯社。
1848年,美国纽约的《太阳报》等 6家报纸为了分担向从欧洲来的船只联合采访新闻的费用,成立了港口新闻联合社。这是世界上第2个也是美国第 1 个通讯社。1857年,港口新闻联合社同1850年成立的电讯与一般新闻联合社合并,组成了纽约联合社。随后,又同美国其他地区的报纸创办的几家地方性联合社结成联盟。其中芝加哥的西部联合社于1885年退出联盟,并于1892年进行改组,建立了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后来成为美国的第 1大通讯社,1900年从芝加哥迁往纽约。
创办最早的第3家和第4家通讯社,是1849年由柏林民族新闻报社社长 B.沃尔夫创办的沃尔夫通讯社, 和1851年由P.J.路透创办的路透社。他们都曾在哈瓦斯社担任过翻译。这两家通讯社开办时专门报道商业和经济新闻,供给工商界等私人订户,后来才发展成为向报纸供稿的通讯社。沃尔夫社从1855年开始向报纸提供一般新闻。 路透社直到1858年才向伦敦的各家日报, 包括《泰晤士报》供稿。
1853年由新闻记者G.斯蒂法尼在都灵创办的斯蒂法尼电讯社,开始只是向皮德蒙特和附近两个州的报纸提供新闻,以后随着意大利的统一扩大了规模,成为全国性通讯社。是最先创办的 5家通讯社中唯一没有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讯社事 业的发展 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取决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因而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通讯社最初诞生的1835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这 11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只有39个国家创办了通讯社,其中25个是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里,有的同时存在着几个互相竞争的全国性通讯社。有的除一个全国性通讯社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通讯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由于大多处于殖民统治下,通讯社事业发展缓慢,到1945年只有14个国家建立了通讯社。亚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日本1888年创办的时事通讯社。拉丁美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1900年建立的阿根廷通讯社。非洲的第 1个通讯社是英国人1910年创办的南非路透社, 它在1938年改组为南非报联社。 非洲国家自己创办的第 1个通讯社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诞生于1941年。
与此同时,通讯社从所有制、业务范围到稿件的传送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除了由报纸合作兴办的报联社之外,原来由私人和家族兴办的通讯社变成了合股公司。《纽约时报》在1917年成立了一个向其他报纸提供该报新闻和文章的新闻社。此外还出现了各种官方通讯社。最早成立的官方通讯社是1860年奥匈帝国的国家电讯局。苏联在1918年创办了罗斯塔通讯社,1925年改名为苏联通讯社,即塔斯社,这是世界上第 1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通讯社。
中国是继日本、土耳其之后第 3个在亚洲创建全国性通讯社的国家。1924年4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建立了中央通讯社。1937年 1月,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新华通讯社,其前身红色中华社于1931年11月 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
通讯社的业务原来只是向报纸提供文字稿件,1920年后,开始向报纸提供图片,并把供稿对象扩大到广播电台。美国的合众社和美联社分别于1925年和1927年向报纸播发新闻图片,并于1935年和1940年开始向广播电台提供新闻。在新闻的传送上,路透社和哈瓦斯社分别于1923年和1925年开始用无线电长波莫尔斯通信向订户发布新闻,随后改用电传通信。1935年又改用海尔?ㄐ?取代莫尔斯通信。
哈瓦斯社、路透社和沃尔夫社创建时期,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开始对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这 3家通讯社为了本国的殖民利益,都竞相扩大采集新闻的国家和地区和向外国报纸提供新闻,成为最先出现的 3个国际性通讯社。1870年1月,这 3家通讯社同美国的纽约联合社,按照当时英、法 、德、美 4 国的政治、经济势力范围,缔结了一项环形联盟协定(或称四边协定),划定各通讯社享有独家搜集和发布新闻特权的地区,并互相交换新闻。路透社的地区包括英国、埃及、土耳其、远东。哈瓦斯社的地区包括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同路透社合作)、中美洲、南美洲。沃尔夫社的地区有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俄国、巴尔干各国。纽约联合社的地区限于美国本土。这个协定大体上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合众社1907年诞生后,立即开始向欧洲、远东和拉丁美洲发展搜集新闻和向报纸供稿的业务。取代纽约联合社地位的美联社,为了同合众社竞争,也开始向拉丁美洲和远东发展搜集和发布新闻的业务。1909年成立的美国国际新闻社,到 30 年代也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则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了它在德国以外的业务,从国际新闻市场上消失,1933年并入了德国通讯社。
1934年,在美国的通讯社要求下,世界各大通讯社的代表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划分享有垄断权地区的各项协议,从此开始了欧美各大通讯社在国际新闻市场上自由竞争的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通讯社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同盟国 (美、英、法、苏)和轴心国(德、意、日) 之间战局的发展演变,不能不影响到有关国家的通讯社的活动范围。一方面是德国法西斯军事占领地区的扩大,希特勒政府在1935年命令所有德国各通讯社合并组成的德国通讯社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德军占领的欧洲各国。有悠久历史但为维希政府在1940年收买的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变成德国通讯社的一个分支,活动领域只限于法国。C.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国流亡政府在伦敦建立了法国独立新闻社。在被占领的法国,抵抗运动战士建立了自由法国通讯社。在亚洲,日本的同盟社 (1936年建立 )的活动地区也随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扩大而扩展了其活动领域。另一方面由于哈瓦斯社在德国占领法国后已停止其国外业务,路透社作为交战国一方的通讯社,也失去或局限了它在海外的活动领域。这种情况为美国的三大通讯社──美联社、合众社、国际新闻社提供了扩展在国外活动的范围,它们取代法新社占领了拉丁美洲国家的新闻市场。随后伴随着美国军事、政治影响的扩大而扩展活动地区,为它们在战后成为国际性通讯社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讯社事业的新发展 1945年以来,特别是1960年以来,通讯社事业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里有了蓬勃的发展。为了消除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的西方通讯社控制本国新闻来源的不合理现象,许多独立后的国家相继由政府创办了官方或半官方的通讯社, 承担起传播国内国际信息或进行宣传的任务, 为报纸和广播电台提供新闻, 以促进本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还规定,外国通讯社的国际新闻,必须通过本国的通讯社才能发给本国的报纸和广播电台。1945年,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只有14个国家有本国通讯社。到1980年,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本国的通讯社。
80年代,亚洲除新加坡、 马尔代夫、 不丹、锡金、阿曼、文莱这些人口较少的国家外,其余31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有自己的通讯社。
非洲国家的通讯社数目增加最多。1945年只有白人统治的南非以及埃塞俄比亚有本国的通讯社。1960年有8个国家有本国的通讯社,1970年增加到23个国家,1980年又增加到42个国家。
在拉丁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 3个国家有本国的通讯社,1980年14个国家有了本国的通讯社,其中包括加勒比共同体的12国的报纸、广播电台合办的加勒比通讯社。
各国通讯社的业务范围和传送手段在战后有了重大的发展。通讯社的供稿对象除报纸、广播电台之外,又增加了电视台。同时, 广播电台、 电视台同报纸一样,也成为合作经营的通讯社的股东。各通讯社报道的内容,除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新闻之外,大量增加了科学、体育、气象、经济信息等内容。通讯社提供的传真新闻图片已从黑白发展为彩色。为广播电台专门提供口语新闻,为电视台提供电视新闻。经济信息尤其受到重视,这项业务拥有大量的私人订户。路透社的经济信息订户数以万计,1985年其收入的95%来自这方面。美联社同道·琼斯新闻社联营,建立了专门从事经济信息业务的美联-道·琼斯新闻社。合众国际社(1958年由合众社合并国际新闻社组成) 同商品新闻社于1977年联合组成合众 -商品新闻社,向美国加拿大以外的国际商业界提供经济新闻。法新社和其他国家的通讯社也纷纷开展和加强这方面的业务。在新闻的传送手段上, 50、 60年代广泛使用的短波无线电定向广播和电传打字机,70、80 年代逐步为通信卫星线路和电子计算机终端所取代,传送速度加快,数量大幅度增加。通讯社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信息传播的枢纽。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美国的美联社、 合众国际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和苏联的塔斯社,都发展成国际性通讯社。它们广泛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采访新闻,向各国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订户供稿。此后,世界上又出现了 4个新的国际性通讯社: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国际新闻业务的中国的新华通讯社, 在拉丁美洲地区有大量订户的西班牙的埃菲社,联邦德国的德意志新闻社,意大利的安莎社。
国际新闻市场上竞争激烈,西方的四大国际性通讯社处于垄断地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状况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挑战。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反对西方通讯社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不公正的报道,开展了争取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他们在致力于创建、发展本国通讯社的同时,加强了各国通讯社之间的合作和交换新闻,并合作建立了一些地区性、国际性的通讯社组织。1961年成立的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建立了新闻交换网,于1982年1月1日开始工作。由不结盟国家建立的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于1975年 1月成立并发稿。根据加勒比共同体政府首脑会议决定,加勒比通讯社于1976年1月7日在布里奇敦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阿拉伯海湾地区巴林等 6 国共同创办的海湾通讯社,于1978年4月1日成立并发稿。根据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决定成立的泛非通讯社, 于1983年 4月在达喀尔开始发稿。一个新的世界性新闻格局正在形成中。
参考书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新华社办公厅译:《各国通讯社介绍》,北京,1957。(News Agencies-Their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The UNESCO Press, Paris,1953.) World Communication - A 200-Country Survey ofPress,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 The UNESCO Press,paris,1975.
J.C.Merrill ed., Global Journalism - A Survey of the World's Mass Media, Longman, New York and London,1983.
《外国新闻界概况》编辑组:《外国新闻界概况》,新华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