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治权力基础
1)  political power base
政治权力基础
2)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foundation
行政权力基础
3)  political foundation
政治基础
1.
As far as the equipments are concerned,we don t have the absolute advantage,but we have the solid political foundation to win the victory of the war.
但是我们具有夺取战争胜利的坚实政治基础。
2.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in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characterized by Chinese special features is democracy—the combination of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people s taking charge of the country s affairs and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民主政治。
3.
Thirdly, it was made clear that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CPPCC is to stick to the four fundament.
再次,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  political basis
政治基础
1.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are that: China has experienceda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to seek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ization political basis,but that Japan ha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stepped onto a more successful capitalist road.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为确立现代化的政治基础和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日本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较为成功的资本主义道路。
2.
Respect for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is the presupposition of the diplomatic ideas of "harmonious world";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is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that idea;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s the economic guarantee for the harmonious world;Consultation and co-operation is the basic approach to a harmonious world.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3.
As far as social basis is concerned, its core i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order, the core of economic basis is market regulation and state intervention, the core of political basis is contract freedom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three outlined above are further reduced to free competition and order regulation.
经济法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
5)  power base
权力基础
1.
The power base of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 president can be viewed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and individual foundation,its "institutionalized power" tak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 as the main power base; and their individual pow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al\'s knowledge,experience and skills as well as the qualifi cations,character,emotion.
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权力基础可以从组织基础和个体基础两个方面审视,其"制度化的权力"以组织结构和组织控制为其主要的权力基础;而其个体权力则以校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资历、品德、情感等为基础。
6)  political power
政治权力
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pability of governance from the legitimacy of the political power;
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看执政能力建设
2.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political power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政治权力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3.
Constructing modern theory of political power ——Elucidating the public power;
构建政治权力的现代语境——公共权力的理论分析
补充资料: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
political power
    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
    要素 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  ,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一般地说,政治权力的概念包含着如下的要素:
   ①政治权力的主体。它相对政治权力的客体而言,在一定的政治关系中,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的即是主体,而处于被动和被支配地位的便是客体。一般来说,政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此外,各社会阶级、各政治集团和社会集团、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群众、各种政治个体等,也可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通过互相作用,主客体的地位可以互易。
   ②目的性。政治权力的主体通过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这种利益或价值表现在广泛的方面,并对于政治主体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构成政治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使政治主体的支配意识不断地转化为支配的意志和行为而施加于政治客体,以期得到其所追求的利益或价值。
   ③强制力。政治权力主要是一种强制力,同时包括各种半强制力和非强制力。在政治权力的运行中,这些力量往往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④权力作用的方式。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作用方式和手段是多样的。作为强制性的支配它可以是直接使用暴力的镇压或反抗,或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威慑作用,或以威慑为后盾的法律制裁,或以法律为后盾的行政命令或奖惩等。作为半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支配  ,可以是依靠财富实行的奖惩,或依据宗族制度所进行的支配,或依靠人们对权威的崇拜所施加的影响,或运用咨询性的知识和才能所施加的影响等。
   ⑤权力作用的过程和实现。政治权力的大小和效能(即其实现的程度),是通过政治客体的行为符合政治主体意志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在政治权力作用的过程中,政治客体并非绝对被动,它必然会对政治主体产生反作用,并造成政治主体能量的消耗(即付出某种代价)。政治权力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客体之间的某种斗争和较量的过程,其结果必定是某种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一般说,政治权力的实现只表现为政治客体的行为大体符合政治主体意志的要求,完全符合的情况是极少的。
   ⑥权力关系的稳定度。政治权力一旦实现,政治主体必然要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这种权力关系尽可能长久和牢固地维持下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使某些重大的权力关系合法化、合理化、普遍化甚至神圣化,以保证政治主体的意志能够持续地发生作用,其所追求的利益或价值能不断地实现。但政治权力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平衡,永恒的、绝对的权力是不存在的。随着权力运行中各方力量的变化,到一定时候将引起权力关系的变化,一种权力关系模式便发展到另一种权力关系模式。
   政治权力概念反映的是各种政治实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强调的是这种影响、作用、制约的一定方向和某种特定的实际结果。由于政治过程中的各种实体不是孤立的和静止的,因此其相互关系中必然贯穿着权力现象。从政治权力的角度分析政治现象是辩证思维在政治学研究中的体现。
    来源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多种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理论。替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专制制度辩护的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学者则用契约论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  ,以反对专制制度的神权说。特别是J.-J.卢梭,从契约论中引出人民主权的思想。他提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基础。当代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政治资源的拥有和掌握。所谓政治资源则包括:金钱、信息、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人们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便具有影响他人行为的一定力量,拥有一定的权力。人们所拥有的权力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人们掌握政治资源的差别。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而政治权力的直接来源则是社会的阶级斗争  ,是阶级斗争中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实际结果。革命的政治权力最初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最初的斗争指挥中心便是革命权力的萌芽。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革命的权力也在发展  ,直至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形成完整的革命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说,革命的政治权力又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委托。这一点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类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选举和授权的形式和程序,则是其经常的表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