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uidelines for Mutual Aid Committees
《互助委员会参与助选活动事宜指引》
4) office-bearer [mutual aid committee]
执委(互助委员会)
5) mutual aid committee[MAC]
互助委员会(互委会)
补充资料: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ouncil for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互会。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建立该组织,同年4月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经互会成立。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参加活动。随后加入的还有:民主德国(1950)、蒙古(1962)、古巴(1972)和越南(1978),至1988年底共有10个成员国。南斯拉夫于1964年9月与经互会签署协定,参加经互会的一些工作,拥有咨询投票权。老挝、阿富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尼加拉瓜等国家,以观察员身分派代表参加一些会议。1973年后,芬兰、伊拉克、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同经互会签有合作协定 。经互会与欧洲共同体于1988年6月25日发表公报建立正式关系。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够发达的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互会各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 组织机构有:经互会会议(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执行和管理机构)、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总部设在莫斯科。 经互会建立之初,其主要合作方式是发展贸易,进行科技交流。成员国在双边基础上曾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科技合作协定。50年代中期以后,合作从交换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领域,强调“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调各国的经济计划,由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经济关系。60~70年代,根据“国际社会主义分工基本原则”和“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经互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机构,要求其成员国逐步实现生产、科技、外贸和货币金融一体化。80年代,经互会推行“长期专项合作项目”,由成员国共同集资在苏联和其他国家建设一些大型工矿企业和能源项目,发展各国企业和科研组织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建立合营企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政局发生急剧变化,经互会的作用日渐衰弱。1991年6月28日,经互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宣布经互会解散。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