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reolalax granulosus
棘疣齿蟾
2) Oreolalax rugosus
疣刺齿蟾
3) Scutiger tuberculatus
圆疣齿突蟾
4) Bufo tuberculatus
圆疣蟾蜍
5) Torrentophryne aspinia
无棘溪蟾
1.
THE STUDY OF EARL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orrentophryne aspinia;
无棘溪蟾早期个体发育与进化的研究(英文)
6) Megophrys spinatus Liu et Hu
棘指角蟾
补充资料:棘指角蟾
分布在四川、广西和贵州等我国南部地区。
体肥短。头扁平、头长略小于头宽。颊部垂直。吻棱显著。鼓膜为卵圆形,舌梨形后端具缺刻。内鼻孔内侧有"V"形犁骨棱,无齿、末端亦不膨大。体背满布细痣。头侧和上颌缘的痣粒有黑刺;头背部后方有 “V”形肤棱,起自眼硷后方。体侧及股后有分散疣粒;胸侧及股后各有一对浅色圆形腺体。腹面皮肤光滑。背面棕褐色,有黑色斑纹。两眼间有一空心倒三角形斑,向后至肩脾部有一黑色"V"形斑;背中部斑纹周围有浅色纹;四肢上黑色横纹隐约可见;体躯腹面有对称云斑。
栖息在海拔800-1800米高度的山谷流溪里,常在溪边草丛中,石块上或岩隙内。与小角蟾生境相同,鸣声相似,但较宏亮而节奏快。繁殖季节在6-7月。
体肥短。头扁平、头长略小于头宽。颊部垂直。吻棱显著。鼓膜为卵圆形,舌梨形后端具缺刻。内鼻孔内侧有"V"形犁骨棱,无齿、末端亦不膨大。体背满布细痣。头侧和上颌缘的痣粒有黑刺;头背部后方有 “V”形肤棱,起自眼硷后方。体侧及股后有分散疣粒;胸侧及股后各有一对浅色圆形腺体。腹面皮肤光滑。背面棕褐色,有黑色斑纹。两眼间有一空心倒三角形斑,向后至肩脾部有一黑色"V"形斑;背中部斑纹周围有浅色纹;四肢上黑色横纹隐约可见;体躯腹面有对称云斑。
栖息在海拔800-1800米高度的山谷流溪里,常在溪边草丛中,石块上或岩隙内。与小角蟾生境相同,鸣声相似,但较宏亮而节奏快。繁殖季节在6-7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