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picainide
依吡卡尼
2) Erocainide
依罗卡尼
3) pilsicainide
吡西卡尼
1.
The combination use of pilsicainide and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reated by radio 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cardioversion rat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吡西卡尼是一个新型有效的使心房颤动复律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减慢心房内传导速度以及隔离肺静脉等重要作用。
4) Nicarbazin
尼卡尼嗪
6) Carocainide
卡罗卡尼
补充资料:卡西尼家族
十七至十八世纪法国四代相继的天文学家家族。
G.D.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 1712) 1625年6月8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的佩里纳尔多,1712年9月14日卒于法国巴黎。早年曾在热那亚等地求学。从1650年起,任波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十九年。1664年7月观测到木星卫星影凌木星现象,由此,他得以研究木卫的转动和木星本身的自转。他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带纹和斑点,正确地把它们解释为木星的大气现象;还说明了木星外形呈扁圆状。1666年,他测定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与今天公认的精确值约差3分)。1668年刊布第一个木卫星历表。1669年 2月25日应法王路易十四之请,前往巴黎参加皇家科学院工作。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他成为这个天文台的领导人。1673年入法国籍。在巴黎天文台,他用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四颗新卫星:土卫八(1671年)、土卫五(1672年)、土卫四和土卫三(均为1684年)。在此之前,只有惠更斯发现了一颗土星卫星(土卫六,1655年)。1675年,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从1683年3月起,他系统地观测研究了黄道光,正确地猜测到它是无数极细微的行星际微粒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大气现象。他于1672年火星冲日期间测定了它的视差。当时他与皮卡德在巴黎,J.里奇在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同时观测,结果测得火星视差为25″,并由此推算出太阳视差为9奬5,这是当时最接近真值的数据。他在巴黎,继续测定木星自转周期,测得的数值是9小时56分,与实际情形相当吻合。
G.D.卡西尼在理论上是保守的,是最后一位不愿接受哥白尼理论的著名天文学家。他反对开普勒定律,认为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椭圆而是一种卵形线,即卡西尼卵形线──到两定点距离之乘积为常数的动点轨迹,为四次曲线。他拒不接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对罗默关于光速有限的结论。这种保守倾向对他的继承者影响很大。
J.卡西尼(Jacques Cassini,1677~1756) G.D.卡西尼之次子,1677年2月18日生于巴黎,1756年4月15日卒于瓦兹省克莱蒙附近的蒂里。他接任巴黎天文台的领导人,继承他父亲生前从事的子午线弧长实测工作。和G.D.卡西尼一样,他错误地认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小于极半径。J.卡西尼也是一位优秀的观测者,曾独立发现恒星大角(牧夫座α)有自行。然而,他不顾自己的许多观测结果与G.D.卡西尼的理论不相一致,却仍然竭力为他父亲辩护。他虽然接受了哥白尼的观点,却仍然激烈反对牛顿的引力理论。
C. F.卡西尼和J. D.卡西尼 C.F.卡西尼 (César Francois Cassini de Thury,1714~1784)亦称蒂里的卡西尼,J.卡西尼之次子,1714年6月17日生于蒂里,1784年9月4日卒于巴黎。他继其父领导巴黎天文台。1771年正式设立巴黎天文台台长一职,C.F.卡西尼即任台长。他逝世后,此职又由他的独子J. D. 卡西尼(Jacques-Dominique Cassini,1748~1845)继任。J.D.卡西尼1748年6月30日生于巴黎,1845年10月18日卒于蒂里。
C.F.卡西尼和 J.D.卡西尼曾分别观测了 1761年和1769年的金星凌日。他们的保守倾向虽已减少,但对天文学的贡献却不及前两代卡西尼。他们在地理学、大地测量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在测量和绘制高精度法国地形图的巨大工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G.D.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 1712) 1625年6月8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亚的佩里纳尔多,1712年9月14日卒于法国巴黎。早年曾在热那亚等地求学。从1650年起,任波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十九年。1664年7月观测到木星卫星影凌木星现象,由此,他得以研究木卫的转动和木星本身的自转。他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带纹和斑点,正确地把它们解释为木星的大气现象;还说明了木星外形呈扁圆状。1666年,他测定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40分(与今天公认的精确值约差3分)。1668年刊布第一个木卫星历表。1669年 2月25日应法王路易十四之请,前往巴黎参加皇家科学院工作。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他成为这个天文台的领导人。1673年入法国籍。在巴黎天文台,他用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望远镜发现了土星的四颗新卫星:土卫八(1671年)、土卫五(1672年)、土卫四和土卫三(均为1684年)。在此之前,只有惠更斯发现了一颗土星卫星(土卫六,1655年)。1675年,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一条暗缝,后称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从1683年3月起,他系统地观测研究了黄道光,正确地猜测到它是无数极细微的行星际微粒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而不是什么大气现象。他于1672年火星冲日期间测定了它的视差。当时他与皮卡德在巴黎,J.里奇在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同时观测,结果测得火星视差为25″,并由此推算出太阳视差为9奬5,这是当时最接近真值的数据。他在巴黎,继续测定木星自转周期,测得的数值是9小时56分,与实际情形相当吻合。
G.D.卡西尼在理论上是保守的,是最后一位不愿接受哥白尼理论的著名天文学家。他反对开普勒定律,认为行星运动的轨道不是椭圆而是一种卵形线,即卡西尼卵形线──到两定点距离之乘积为常数的动点轨迹,为四次曲线。他拒不接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反对罗默关于光速有限的结论。这种保守倾向对他的继承者影响很大。
J.卡西尼(Jacques Cassini,1677~1756) G.D.卡西尼之次子,1677年2月18日生于巴黎,1756年4月15日卒于瓦兹省克莱蒙附近的蒂里。他接任巴黎天文台的领导人,继承他父亲生前从事的子午线弧长实测工作。和G.D.卡西尼一样,他错误地认为地球的赤道半径小于极半径。J.卡西尼也是一位优秀的观测者,曾独立发现恒星大角(牧夫座α)有自行。然而,他不顾自己的许多观测结果与G.D.卡西尼的理论不相一致,却仍然竭力为他父亲辩护。他虽然接受了哥白尼的观点,却仍然激烈反对牛顿的引力理论。
C. F.卡西尼和J. D.卡西尼 C.F.卡西尼 (César Francois Cassini de Thury,1714~1784)亦称蒂里的卡西尼,J.卡西尼之次子,1714年6月17日生于蒂里,1784年9月4日卒于巴黎。他继其父领导巴黎天文台。1771年正式设立巴黎天文台台长一职,C.F.卡西尼即任台长。他逝世后,此职又由他的独子J. D. 卡西尼(Jacques-Dominique Cassini,1748~1845)继任。J.D.卡西尼1748年6月30日生于巴黎,1845年10月18日卒于蒂里。
C.F.卡西尼和 J.D.卡西尼曾分别观测了 1761年和1769年的金星凌日。他们的保守倾向虽已减少,但对天文学的贡献却不及前两代卡西尼。他们在地理学、大地测量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在测量和绘制高精度法国地形图的巨大工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