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tiprimod
阿替莫德
2) Alentemol
阿仑替莫
3) Telimomab Aritox
阿替莫单抗
5) Famotidine plus the Amoxicillin
法莫替丁联合阿莫西林
1.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Famotidine plus the Amoxicillin and Metronidazole Treating the DU Complicating Hp Infection;
法莫替丁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DU合并Hp感染的临床研究
6) armourclad
阿莫克拉德塔夫绸
补充资料:丁西林(1893~1974)
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13年毕业于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抗战开始后,随研究所西迁昆明。1940年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携眷逃出,在广州遭汪伪软禁。汪伪政府曾约请他去南京任职和中山大学任教,均遭拒绝。后化装逃出广州。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初辞去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赴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曾去台湾大学任理学院院长职务5个月。9月仍回山东大学执教。 1949年9月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了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1974年4月4日逝世。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10部:《一只马蜂》(1923)、《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根据叔本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三块钱国币》(1939)、《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孟丽君》(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怀》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的《丁西林戏剧集》。
丁西林的喜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一只马蜂》、《压迫》和《三块钱国币》中。
《一只马蜂》写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余小姐说与姪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爱,当他们接吻被吉母撞见后,就戏弄地说:"喔,一只马蜂",以蒙混吉母。此剧发表后,许多大学曾演出。1926年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公演,赵太侔导演。
《压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剧中写一个男房客交了房钱之后,房东太太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要赶走男房客。此时又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假称夫妻租下了房子。此剧于1926年6月5日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首演于北京,余上沅导演。
《三块钱国币》的剧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外省逃难来的吴太太,因女仆打破一只花瓶,强行索赔三块钱国币。此事激起流亡学生杨长雄的不平,争持不下。杨某愤而将吴的另一只花瓶掷碎,同时递上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他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丁西林写喜剧,使用的是一种细腻的分析的笔法,而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如《一只马蜂》写余小姐的谎言、《压迫》写房客的计谋、《三块钱国币》写吴太太的无理要求。丁西林喜剧所展现的是人物之间各种喜剧性矛盾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丁西林喜剧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丁西林的剧作绝大部分都曾被搬上舞台,尤其他的独幕喜剧,堪称喜剧领域中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果。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10部:《一只马蜂》(1923)、《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根据叔本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三块钱国币》(1939)、《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孟丽君》(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怀》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的《丁西林戏剧集》。
丁西林的喜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一只马蜂》、《压迫》和《三块钱国币》中。
《一只马蜂》写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余小姐说与姪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爱,当他们接吻被吉母撞见后,就戏弄地说:"喔,一只马蜂",以蒙混吉母。此剧发表后,许多大学曾演出。1926年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公演,赵太侔导演。
《压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东普遍不招单身房客的现象。剧中写一个男房客交了房钱之后,房东太太却以无家眷不租为由要赶走男房客。此时又来了一个单身女房客要租房,于是二人假称夫妻租下了房子。此剧于1926年6月5日由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首演于北京,余上沅导演。
《三块钱国币》的剧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外省逃难来的吴太太,因女仆打破一只花瓶,强行索赔三块钱国币。此事激起流亡学生杨长雄的不平,争持不下。杨某愤而将吴的另一只花瓶掷碎,同时递上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他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丁西林写喜剧,使用的是一种细腻的分析的笔法,而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如《一只马蜂》写余小姐的谎言、《压迫》写房客的计谋、《三块钱国币》写吴太太的无理要求。丁西林喜剧所展现的是人物之间各种喜剧性矛盾关系和他们不同的喜剧性格。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还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了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丁西林喜剧的语言,也以幽默俏皮为人称道,对喜剧技巧的运用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丁西林的剧作绝大部分都曾被搬上舞台,尤其他的独幕喜剧,堪称喜剧领域中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国"五四"以来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