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1)  Marx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2)  Marxist National Theory and Policies towards Nationalities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
On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Marxist National Theory and Policies towards Nationalities;
论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3)  Marxist ethnic theory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1.
Jin Bing-gao and Today s Marxist Ethnic Theory Study in China——Also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 s Ethnic Theory as a Discipline;
金炳镐和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兼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
2.
No matter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eriod or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Marxist ethnic theory is always the guide to settle the ethnic issues in China.
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都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
4)  the subject of Maxism and idea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1.
It is not enough to attract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hina though we have make considerable headway on the subject of Maxism and idea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5)  Marxist theory about nationality development
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
6)  Marxism theory on national systems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补充资料:马克思
马克思(1818~1883)
Marx,Karl Heinrich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图片


   
    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同年4月15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编辑。此后《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当局便在1843年1月决定,从4月1日起查封《莱茵报》,马克思退出编辑部。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即经济决定政治。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A.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前一篇批判“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主张“人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后一篇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为只有它才能实现人的解放,还提出对旧世界必须进行“武器的批判”这一重要思想。
    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4年,他着重研究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异化思想,用“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1844年8月,F.恩格斯从英国曼彻斯特来到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开始他们的合作。第一个成果是合写《神圣家族》。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马克思进一步论证物质生产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认识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他还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并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45~1846年他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揭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为科学共产主义奠立牢固的哲学基础。
   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同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魏特林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了斗争。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共产主义者同盟布鲁塞尔区部领导人。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参加1848年革命和总结革命经验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在巴黎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当选为主席。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 ,直接参加革命。6月1日共同筹办的《新莱茵报》问世。马克思担任总编辑。随着革命运动在各地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新莱茵报》在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马克思于6月初离开德国去巴黎。8月24日又被驱逐出巴黎,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50~185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为此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马克思发表的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500多篇文章,评述当时国际重大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经过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辛勤劳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1857年7月~1858年5月,马克思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继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之后完成了第二个伟大发现。1858年初开始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他为该书写的序言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从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又写了一个新手稿,即《  1861~1863年 经济学手稿》。在写作过程中把原来打算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出版的巨著改名《资本论》。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于他过早逝世未能最终完成,后经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马克思在埋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同时,仍同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保持密切联系。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在国际内部领导了反对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 。在国际后期,和恩格斯集中力量同巴枯宁主义作斗争。通过上述斗争扩大了科学共产主义在国际范围的影响,提高了各国工人运动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871年3月18日巴黎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尽力帮助公社领导制定正确的政策,动员各国工人声援巴黎公社。为总结公社经验,他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起草一个宣言,即《法兰西内战》,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重要原理。
   1872年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后,总委员会迁往纽约,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再参加国际的领导工作。但他们继续为国际的事业奋斗。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海牙代表大会上发言


   
    晚年的政治活动 反动势力的疯狂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极度紧张的忘我劳动,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魔缠身,为完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继续收集和研究各种资料,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1872~1875年,他花了很大 精力修改《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1875年,W.李卜克内西等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决定在哥达召开合并大会,拟定了纲领草案,马克思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通称《哥达纲领批判》。这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他同恩格斯一起 ,批判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批判K.赫希贝格、E.伯恩施坦、K.A.施拉姆组成的所谓苏黎世三人团的机会主义,关心欧美国家的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1881年12月和1883年1月马克思的妻子和长女相继去世。1883 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著作被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世界各地来伦敦瞻仰马克思墓的人络绎不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