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星等范围
1)  magnitude range
星等范围
2)  attention scale
范围等级
3)  equivalence range
等值范围
4)  satellite coverage
卫星覆盖范围
5)  response grade
响应等级范围
6)  diode range
二极管范围[等级]
补充资料:星等
星等
magnitude

    度量天体相对亮度的数值。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把人眼可见的恒星的亮度分为6个等级。最亮的为1等,肉眼刚能看到的星为6等。亮度越大,星等越小。后经改进和精确化,英国的N.R.普森于1857年用公式!!!X1163_1把两个星的星等m1m2同它们的亮度 E1E2联系起来。按照普森公式,1等星比6等星亮100倍;星等增加1等,亮度减小2.512倍。普森的这个星等关系沿用至今。其零点由规定某颗星的星等值来确定。星等值可以为零或负。例如,满月的星等为-12.7等。
    直接由光度测量得到的星等称为视星等,它反映天体的亮度。视星等用符号m表示 。由于辐射探测器的灵敏度与波长有关,而天体辐射的能量在不同波长也不相同,因此,用不同的探测器测得的星等也不相同。视星等就有许多种,取决于所用的探测器。用人眼测定的视星等称为目视星等,用mV表示。用照相底片测得的星等称为照相星等,记为mP。用正色底片加黄色滤光片测得的星等称仿视星等,记为mPV。它同目视星等很接近,实际上已取代了目视星等。用光电倍增管测定的称为光电星等 。最常用的光电星等系统是UBV系统,U为紫外星等,B为蓝星等,V为黄星等(接近目视星等)。此外,还有表征天体在整个电磁波段辐射总量的星等,称为热星等,记为mbol热星等的测量比较困难。
    天体的亮度与天体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天体到观测者(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单由视星等不能比较天体的发光强度。如果天体的距离都相同,视星等才可作为天体发光强度的量度。为了比较天体的发光强度,天文上采用绝对星等。绝对星等(记为M)定义为天体假想地被置于10秒差距处所得到的视星等。绝对星等M和视星等m之间有如下关系:
   Mm+5+5lgπMm+5-5lgr,式中π为天体的视差,以角秒为单位;r为天体的距离,以秒差距为单位。同视星等一样,绝对星等也可分为绝对目视星等、绝对照相星等、绝对仿视星等、绝对光电星等、绝对热星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