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台湾证券交易所
1)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oration
台湾证券交易所
2)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Taiwan)
证券交易法(台湾)
3)  Stock Exchange
证券交易所
1.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Stock Exchanges Demutualization;
证券交易所股份化改革的国际比较
2.
Exploration on China Stock Exchanges Demutualized;
我国证券交易所公司制变革探讨
3.
Regulation Power of Stock Exchange
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权的若干问题研究
4)  securities exchange
证券交易所
1.
In order to performing leap frogging development, Chinese capital market has to perform institutional reforms of securities exchanges.
各国证券交易所经过互相竞争与自身改制,逐渐整合成几家主要的垄断的交易所体系,这些证券交易所之间还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与整合,并采取各种举措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
5)  Stock exchanges
证券交易所
1.
Analysis of supervisory incentive of stock exchanges in China:Distribution of supervisory power betweengovernment and stock exchanges
基于多任务模型的证券交易所经营、监管激励失衡内在机理分析
2.
Serving as institutions to transfer risks and balance price,stock exchanges are required to be public and fair.
证券交易所承担着转移风险、发现公正价格的功能,其公益性和公正性要求较高,非赢利的会员组织有利于保证其公益性和公正性。
6)  security exchange
证券交易所
1.
How to Form the Self-Governance: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security exchange of the PRC;
自治如何形成——对证券交易所法律地位的历史比较
2.
Analysis of the Legal State of Security Exchange;
证券交易所法律地位分析
3.
Chinese enterprises current can go public with a lot of choices of the security exchanges in the world.
现在中国企业上市已有海内外的多个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可供选择,那么企业应该在哪里上市呢?这个问题对谋求上市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因为上市地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上市的成败,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补充资料: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湾证券交易所简介

  台湾证券交易所是主掌台湾股票市场的商业机构。1961年10月23日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被批准成立,1962年2月9日起正式对外营业。在成立初期,证交所的办公场所是向民间企业承租而来,当上市公司数目逐渐增加之后(尤其在1980年代后期尤其激增),交易场所开始不敷使用,使得台证所被迫在台北市区各地分散办公。这个问题在2005年迁入台北101后才获解决。台湾证券交易所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由13名董事组成,从中推举产生5名常务董事,一名董事长。

  台湾证券交易所自成立起,即采用股份有限制的官民合资的公司组织,拥有台币资本1.2亿元,由45家公营和民营事业投资组成,其中公营事业及银行占 39%,民营事业股占61%,其股东全部为法人,无自然人参与。台湾证交所的交易类型除了常规的次日交割、指定日交割以外,从1974年正式开办证券信用交易的融资业务。

[编辑]

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

  台湾证券交易所的股价指数为自行编制的“发行量加权股价指数”(TAIEX),被视为是台湾经济走向的主要指标之一。台湾证券交易所除了提供加权指数之外,并与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合作编制“台湾指数系列”,共有台湾50指数、台湾中型100指数、台湾资讯科技指数、台湾发达指数、台湾高股息指数等可供参考。

[编辑]

台湾证券柜台买卖市场简介

  台湾店头市场(ROSE)即台湾证券柜台买卖市场(OTC),也称台湾“二板市场”,因长期承担辅助上柜股票转为上市股票的任务,被视作台湾上市股票的“预备市场”。台湾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店头市场曾经盛行,证交所成立的同时被关闭,但1988年又重新成立股票店头市场,目的是为公开发行但尚未上市的公司开拓股票流通渠道。 1994年成立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旨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台湾二板市场遂告成立。2000年5月台湾参考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将柜台买卖中心更名为“台斯达克”(TAISDAQ),成为台湾中小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平台,以及创业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台湾还实施了柜台第二类股票制度,即“台湾创新成长企业类股”(TIGER, Taiwan Innovative Growing Enterpreneurs),目的是形成一个新的台湾创新企业市场,为条件不够但又成长看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提供筹资渠道,被称为第二类股票交易市场,与 TAISDAQ并为台湾二板市场。但因制度限制严格,而企业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成长风险又不断增大,导致绩效不佳,最终命运像日本的新兴市场与德国的高科技股票市场一样,在2004年被废止。

[编辑]

OTC的现状

  台湾的柜头市场有些不同于美国NASDAQ及欧洲的第二板市场。按产业领域来分析,美、欧第二板市场的公司主要是高科技电子、互联网网站类公司,而台湾柜头市场的情况是:截止到1998年11月,在台湾OTC市场的上柜公司总数为157家。其中,资讯电子业上柜公司58家,占40%的比重;证券类上柜公司17家,占11%的比重;机械电器类上柜公司18家,占12%的比重;钢铁业9家,占6%的比重;金融保险类7家,占4%的比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台湾OTC市场上并不只是资讯电子类高科技公司,还包括证券、机电、钢铁、保险、营建、运输、化学等多达16类行业公司。但其中高科技类公司比重较大,在上柜市场上仍起到重要的作用。   

[编辑]

OTC的相关要求

  1.企业上市的适合范围。台湾OTC的规定是“本土的中小型公司”(包括新成立的公司)。可见,此规定是比较宽松的,所以便上市企业的产业领域远远超过了高科技范围。

  2.实收资本额在新台币5000万元以上,经两家以上证券商书面推荐。

  3.企业上市的业务记录。至少有三年的业务发展过程。决算营业利益及税前纯益占实收资本额之比率最近年度达4%以上,且其最近一会计年度决算无累计亏损者;或最近平均达2%以上,且最近一年度之获利能力较前一年度为佳者。   

  4.企业上市的盈利要求。台湾OTC规定在上市前两年内,每年的合并全年收入及除税前纯利必须为资本总额的2%,但符合资格的科技类企业则不受此条例的限制。     5.企业上市的信息公布。台湾OTC规定每季度进行报告,及时披露重大消息,遵守一系列有关维持上市地位数值的标准。   

  6.最低公众持股量。持有股份1000股至50000股的记名股东,人数不少于300人,且其所持股份总额合计占发行总额10%以上或逾500万股。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