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直接价格
1)  direct price
直接价格
2)  direct material price variance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  straightforward format
直接格式
4)  direct assessment
直接评价
1.
The method for the direct assessment of the external wall corrosion of in-service steel pipelines for gas convey in cities and towns was establish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ain methodology for the direct assessment of the external wall corros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the features of gas industry as well.
依据当前国内外钢质管道外壁腐蚀状况直接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和城镇燃气行业特点,提出了在役燃气钢质管道外壁腐蚀状况的直接评价方法,包括土壤/环境腐蚀性质评价、腐蚀控制系统评价、管道腐蚀现状评价、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管道剩余寿命计算、管道再评价时间间隔的确定等内容。
2.
The concept and basic stages of integrity management of gas network are described,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such as on-line inspection,pressure test,direct assessment,are analyzed,and a suggestion 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a safe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gas network is offered.
论述了燃气管网完整性管理的概念和基本阶段,分析了在线检测、压力试验、直接评价等实施方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燃气管网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的建议。
5)  direct value
直接价值
1.
Connecting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effective exploration on how to excavat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irect value and indirect value of the sci-tech archives.
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充分挖掘、发挥科技档案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positive externality,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we can know the direct value of recreational fishery in China,and its positive externalities in the environmental,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根据正外部效应的定义、特点和类型,介绍了我国休闲渔业的直接价值和在环境、经济和社会3方面产生的正外部效应。
6)  Direct quotation=price quotation
直接报价
补充资料:直接材料成本差异(directmaterialvariance)
  为完成实际产量或作为量所消耗的直接材料按实际成本计算与按标准成本计算之间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种。

  (1)价格差异实际耗用材料按实际价格计算与按标准价格计算之间的成本差额。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发生的原因很多,如市场价格的变动、材料采购来源的变动、订货批量的大小、运输方式与途径不同、可利用的数量折扣、紧急订货等,任何一项脱离制订标准成本时的预定要求,都将形成价格差异。因此对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和责任,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有的属于外部原因,有的则属于企业本身的责任。凡属采购工作所引起的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也有的是生产上的原因所造成的差异,如紧急订货,则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只有明确原因,分清责任,才能发挥价格差异计算分析应有的作用。

  (2)数量差异按标准价格计算的的材料实际耗用数量与标准耗用数量之间的成本差额。

  影响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革新、综合利用、修旧利废、改进配方、合理下料等,都是降低材料用途径;而废品损失、跑冒漏滴、大材小用、优材劣用等,则是提高材料消耗的重要原因。直接材料数量差异通常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有时也可能由采购工作所引起,如购进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引起耗用量的增加,由此形成的不利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不能归咎于生产部门。

  对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如果存在代用材料或混合用料情况,则还可将其进一步分解,计算结构差异与产出差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