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ixed and flashing
定闪
2) Lightning location
闪电定位
1.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the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SAFIR3000, ADTD) in Wuhan neighborhood.
本研究基于武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与SAFIR 3000、ADTD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资料,并结合汉口站地面、高空资料,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发生在武汉及周边地区闪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武汉地区Z(云、地闪数之比)平均值南部高于北部,Z值日变化峰值在05:00~06:00、谷底在19:00~20:00,Z值变化与下垫面对雷暴强度影响有关。
2.
This paper discussed about two lightning disasters that occurred on June 25th in rural;it was analyzed by using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and other advanced equipment.
笔者由6月25日发生在农村的两起雷电灾害谈起,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灾害分析,指出了农村雷电灾害的多发原因,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3.
Using the conventional data,lightning location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we analyze the lightning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Kaifeng on August 13,2008.
利用常规资料及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8年8月13日开封市雷电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空低槽东移、开封受584 dgpm线控制的有利天气背景下,闪电发生在切变线和中β辐合线附近,闪电与逆风区、强回波及回波顶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3) the lightning location
闪电定位
1.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and the 714CD Doppler radar in Henan province.
本研究基于河南省闪电定位系统和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2002~2003年发生在郑州周边地区(500km范围内)的地闪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 郑州周边地区闪电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绝大多数闪电发生在7月和8月,早晨6:00~7:00和下午16:00~17:00是一天当中最容易发生的两个时段,而17时左右是闪电活动频次的日均最高值;太行山东麓、位于河南北部有一条明显的呈东北-西南向的闪电多发地带。
4) alternating fixed and flashing light
互定闪光
6) fixed and flash
定闪灯
补充资料:"闪电"号通信卫星
苏联发射的主要通信卫星系列,包括"闪电"Ⅰ号、"闪电"Ⅱ号和"闪电"Ⅲ号3种型号的卫星。 这个卫星系列属于苏联"轨道通信卫星系统"和"国际卫星系统"。"闪电"号卫星主要用于向苏联全国转播电视广播节目,进行电话、电报、传真通信和实现国际通信及电视广播节目交换,也可用于军事通信。"闪电"Ⅲ号卫星还承担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直接通信任务。"闪电"Ⅰ号卫星于1965年 4月发射,自70年代以来陆续发射"闪电"Ⅱ号和Ⅲ号。到1980年底共发射了78颗各型"闪电"号卫星,1985年仍在继续发射。
"闪电"号卫星绝大多数运行在偏心率很大的椭圆轨道上(图1),近地点在南半球上空约460~630公里,远地点在北半球上空约4万公里,倾角为62.8°~65.5°,周期约12小时。卫星运行一圈大约有2/3 的时间处于北半球上空,相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视运动速度很慢,便于地球站跟踪。1颗卫星能保证苏联和北半球许多国家在一天内通信 8~10小时。3颗分布适当的卫星可实现昼夜通信。1974年7月改装的1颗"闪电"Ⅰ号卫星被送入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成为苏联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也是"闪电"号卫星系列中唯一的静止卫星。
"闪电"号卫星重1000~1200公斤,卫星上装有两副抛物面定向通信天线,其中一副作备份。仪器舱内装有通信转发器,与通信天线组成通信专用系统,完成通信转发任务。姿态控制分系统保证太阳电池翼始终朝向太阳,并使其中一副通信天线始终对准地球。每次通信可由卫星上程序-时间逻辑装置自动控制,或由地面发出遥控指令控制。
"闪电"Ⅰ号卫星(图2 )装有一个分米波转发器,输出峰值功率为40瓦或14瓦,可传输电视、电话、电报和传真信号。"闪电"Ⅱ号卫星装有厘米波转发器,增大了通信容量,提高了通信质量,并实现了多址联结。"闪电"Ⅲ号卫星除了传输的信号质量更高,卫星用途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性能基本上与"闪电"Ⅱ号卫星相同。 "闪电"号卫星传输彩色电视采用 SECAM-ⅡB制式,图像信号为调频方式,伴音采用行消隐期间的脉宽调制方式,或由在图像信号频谱之上的7.5兆赫的调频副载波传送。传输电话采用调频-频分多址制。
"闪电"号卫星绝大多数运行在偏心率很大的椭圆轨道上(图1),近地点在南半球上空约460~630公里,远地点在北半球上空约4万公里,倾角为62.8°~65.5°,周期约12小时。卫星运行一圈大约有2/3 的时间处于北半球上空,相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视运动速度很慢,便于地球站跟踪。1颗卫星能保证苏联和北半球许多国家在一天内通信 8~10小时。3颗分布适当的卫星可实现昼夜通信。1974年7月改装的1颗"闪电"Ⅰ号卫星被送入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成为苏联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也是"闪电"号卫星系列中唯一的静止卫星。
"闪电"号卫星重1000~1200公斤,卫星上装有两副抛物面定向通信天线,其中一副作备份。仪器舱内装有通信转发器,与通信天线组成通信专用系统,完成通信转发任务。姿态控制分系统保证太阳电池翼始终朝向太阳,并使其中一副通信天线始终对准地球。每次通信可由卫星上程序-时间逻辑装置自动控制,或由地面发出遥控指令控制。
"闪电"Ⅰ号卫星(图2 )装有一个分米波转发器,输出峰值功率为40瓦或14瓦,可传输电视、电话、电报和传真信号。"闪电"Ⅱ号卫星装有厘米波转发器,增大了通信容量,提高了通信质量,并实现了多址联结。"闪电"Ⅲ号卫星除了传输的信号质量更高,卫星用途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性能基本上与"闪电"Ⅱ号卫星相同。 "闪电"号卫星传输彩色电视采用 SECAM-ⅡB制式,图像信号为调频方式,伴音采用行消隐期间的脉宽调制方式,或由在图像信号频谱之上的7.5兆赫的调频副载波传送。传输电话采用调频-频分多址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