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saac's Harbour
艾萨克斯港
2) Isaac Bashevis Singer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1.
Discourse Analysis of Isaac Bashevis Singer 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作品的话语分析
3) Issac Bashevis Singer
艾萨克·巴希维斯·辛格
5) Port Alice
艾利斯港
6) Isaac Newton
艾萨克·牛顿
补充资料:柏姆-巴维克,E.von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到奥地利政府供职。曾与其同学F.von维塞尔一起去德国海德堡、耶拿、莱比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881~1889年,任因斯布鲁克大学教授。1889年供职于奥匈帝国财政部。1895、1897、1900年,三次任奥匈帝国财政大臣。1905~1914年任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911年被选为维也纳科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 有《经济财货价值理论纲要》(1886);二卷本的《资本与资本利息》,第一卷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为《资本实证论》(1889);还有《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在这些著作中,用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来否定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奥地利学派中,柏姆-巴维克对边际效用学说阐述得最系统最完整,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影响也最大。
经济理论 柏姆-巴维克在《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一书中,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各种利息、利润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批判,凡是涉及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和生产过程稍有联系的观点,都加以贬斥和否定,只是对N.W.西尼尔(1790~1864)的"节欲论"稍有例外,批判矛头则主要指向K.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批判"了各家之说以后,柏姆-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时差利息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他在《马克思体系的终结》一书中,全面攻击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特别是攻击当时刚出版不久的《资本论》第三卷同第一卷即生产价格同价值论之间的所谓"矛盾",宣称马克思主义体系因此而陷于"崩溃"。
柏姆-巴维克从抽象、孤立的个人欲望出发,比C.门格尔更系统更全面地论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照他的解释,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决定的,是对一定数量物品在满足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和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即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间接地由它们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物品的客观价值即市场价格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均衡的结果。柏姆 -巴维克进一步发挥了门格尔关于一种物品的价值决定于该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欲望时所具有效用的观点,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物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边际效用,而是由买进或生产的其他代替品的"代替效用"决定的。在一批同类物品总价值的计算上,柏姆-巴维克不同于维塞尔,后者认为总价值等于边际效用与物品单位数的乘积,而柏姆-巴维克则认为总价值等于物品各单位效用的总和。柏姆-巴维克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
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割断了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之间的联系,完全抹煞了这些经济范畴的客观性、历史性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否认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然性、合理性和永恒性。
柏姆-巴维克的经济理论曾在资本主义世界风靡一时。他的基本理论观点,被其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们沿袭和发挥,至今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主要著作 有《经济财货价值理论纲要》(1886);二卷本的《资本与资本利息》,第一卷为《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为《资本实证论》(1889);还有《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在这些著作中,用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来否定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奥地利学派中,柏姆-巴维克对边际效用学说阐述得最系统最完整,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影响也最大。
经济理论 柏姆-巴维克在《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一书中,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各种利息、利润学说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批判,凡是涉及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和生产过程稍有联系的观点,都加以贬斥和否定,只是对N.W.西尼尔(1790~1864)的"节欲论"稍有例外,批判矛头则主要指向K.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批判"了各家之说以后,柏姆-巴维克在《资本实证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以"时差利息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他在《马克思体系的终结》一书中,全面攻击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特别是攻击当时刚出版不久的《资本论》第三卷同第一卷即生产价格同价值论之间的所谓"矛盾",宣称马克思主义体系因此而陷于"崩溃"。
柏姆-巴维克从抽象、孤立的个人欲望出发,比C.门格尔更系统更全面地论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照他的解释,物品的价值是由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决定的,是对一定数量物品在满足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和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即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间接地由它们所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物品的客观价值即市场价格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均衡的结果。柏姆 -巴维克进一步发挥了门格尔关于一种物品的价值决定于该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欲望时所具有效用的观点,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物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边际效用,而是由买进或生产的其他代替品的"代替效用"决定的。在一批同类物品总价值的计算上,柏姆-巴维克不同于维塞尔,后者认为总价值等于边际效用与物品单位数的乘积,而柏姆-巴维克则认为总价值等于物品各单位效用的总和。柏姆-巴维克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用人的主观评价和时间因素相结合,提出所谓"时差利息论"。他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
边际效用价值论和时差利息论割断了价值、利息、利润同劳动之间的联系,完全抹煞了这些经济范畴的客观性、历史性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否认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然性、合理性和永恒性。
柏姆-巴维克的经济理论曾在资本主义世界风靡一时。他的基本理论观点,被其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们沿袭和发挥,至今仍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