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法尔松德
1)  Farsund
法尔松德
2)  Mendelssohn [英]['mendlsn]  [美]['mɛndlsən, -,zon]
门德尔松
1.
A Tendency of Mendelssohn s "Songs without Words" Performed in the Style of Vocal Music;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器乐声乐化倾向
2.
Mendelssohn and the Main Piano Work Studies 《Variations Seriuses》 (op.54);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严肃变奏曲》(op.54)探究
3.
On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al Style in Mendelssohn's Funeral March
浅议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音乐风格的特性
3)  Norrsundet
诺尔松德
4)  Holmsund
霍尔姆松德
5)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门德尔松,F.
6)  Delphi [英]['delfai]  [美]['dɛlfaɪ]
德尔菲法
1.
Application of Delphi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local standard "Hygienic code for the operation of centr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制订上海市空调通风系统地方标准中德尔菲法的应用
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and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Bidding of University Library;
浅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图书馆招投标中的应用
3.
The Application of Delphi to the Study of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浅谈德尔菲法在电子情报研究中的运用
补充资料: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1809~1847)
Mendelssohn,Felix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09 年2月3日生于汉堡 ,1847年11月4日卒于莱比锡。3 岁时随家迁居柏林,4岁从母亲学钢琴,后又从C.F.策尔特学和声。9岁即登台演出。10 岁入柏林歌唱学院 ,11岁已作有 50 余首作品 。 12 岁时到魏玛,在 J.W.von 歌德家住了16天,为他弹奏各派音乐,此后多次访问歌德。1821 年写了5部弦乐交响曲  、两部歌剧和其他作品。1825年写喜歌剧《卡马霍的婚事》,仍稚气十足,1826年创作《仲夏夜之梦》序曲,已是成熟的传世之作 。1829年毕业于柏林大学,从此成为职业音乐家。他十分推崇J.S.巴赫的作品,曾亲自指挥演出了巴赫死后79年未上演过的《马太受难曲》,引起热烈反应和对巴赫音乐的重新认识。1829年初到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演出他的第一交响曲及L.van贝多芬 、C.M.von韦伯等的作品,并游历了苏格兰和赫布里底群岛。此后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序曲《赫布里底群岛》(又称《芬戈尔山洞》),并 9次访问英国。1830年起旅居意大利,并创作了第四交响曲 《意大利》 。1835 ~1843年担任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指挥,使这个乐团享誉欧洲。1840年为纪念印刷术发明400周年,创作了交响曲-康塔塔《颂歌》,亦即第二交响曲。1843年与R.舒曼等人创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1846年所作清唱剧《以利亚》,是这一体裁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847年因其姐芬妮猝死而忧郁成病,身体日渐衰弱,于同年卒,年仅38岁。
    
   

图片

图片


   
   门德尔松是早期浪漫派作曲家,作品和声简洁精练,曲式章法严谨明晰,旋律流利生动,音乐语言淳朴典雅、清晰自然,但缺乏感情的深度。他的交响音乐作品还有序曲《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丽的梅露西娜》和《吕伊·布拉斯》等,都以朴素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情画意,开19世纪标题音乐的风致。在钢琴音乐方面,他首创无词歌,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19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他的48首无词歌分8集出版,其中有《 威尼斯船歌》、《纺纱曲》、《春之歌》等。管弦乐《小号序曲》是作者很喜爱的乐曲,其中的管乐部分比较活跃,圆号更居主要地位,小号则并不突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家,在提高乐队素质方面所作的努力对近代音乐演奏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为德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的创始人,对近代音乐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