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ncil
[英]['pensl] [美]['pɛnsḷ]
①铅笔 ②记录笔 ③射束,光束
2) pencil
[英]['pensl] [美]['pɛnsḷ]
铅笔;光束
3) stylus
[英]['staɪləs] [美]['staɪləs]
记录笔<光>
4) photopen recorder
光笔记录器
5) pencil
[英]['pensl] [美]['pɛnsḷ]
铅笔记录头
6) pencil
[英]['pensl] [美]['pɛnsḷ]
记录头,铅笔
补充资料:铅笔
以石墨或加颜料的粘土做成的笔芯为书写介质,用于学习、办公、工程制图、美术、绘画、各种标记等的书写或绘画工具。
沿革 古代希腊、罗马曾有用铅金属制成类似铅笔的铅棒。这种笔多制成锥形,利用铅与其他物体摩擦而留下铅的痕迹,用以划线做标记。14世纪时,欧洲出现类似现代的铅笔,荷兰画家曾用以在纸上绘画。意大利人曾使用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铅棒,用于绘画和书写。1565年在德国人C.格斯纳的藏书上有用铅笔绘制的图解,并记载有"为了制图和笔记,人们用铅及其他混合物制成笔芯,然后附上木制的把柄,进行划线......"的文字。同年英国开始以石墨为笔芯手工制出最原始的木杆铅笔。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使铅笔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1790~1793年,法国N.J.康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使石墨的纯度提高,并用粘土将石墨粘结制成笔芯,此法被称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铅笔厂,为现代铅笔工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1932年在香港九龙建立第一家大华铅笔厂。其后相继建成北平中国铅笔公司和上海华文铅笔厂,均为半成品加工厂。1934年在上海建立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开始自制铅芯和着手研究采用国产原料制造铅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哈尔滨、北京、天津、济南、大连、福州、沈阳、蚌埠等10多个城市陆续建成年产 1.5~2.5亿支较大规模的铅笔厂。铅芯制造和油漆、印花装饰技术也不断提高,并开发了全塑铅笔、树脂细铅芯和细芯活动铅笔。研制成胶板束夹干燥机、自动上漆机、电隧道烧芯炉、搭板机及各种包装机等新型设备。
分类 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石墨铅笔、颜色铅笔、特种铅笔3类。
石墨铅笔 铅笔芯以石墨为主要原料的铅笔。可供绘图和一般书写使用。石墨铅芯的硬度标志,一般用"H"表示硬质铅笔,"B"表示软质铅笔,"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笔,"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间的铅笔。石墨铅笔共分 6B、5B、4B、3B、 2B、B、 HB、F、H、2H、3H、4H、5H、6H、7H、8H、9H、10H等18个硬度等级,字母前面的数字愈大,分别表明愈硬或愈软。此外还有7B、8B、9B3个等级的软质铅笔,以满足绘画等特殊需要。
颜色铅笔 铅芯有色彩的铅笔。铅芯由粘土、颜料、滑石粉、胶粘剂、油脂和蜡等组成。用于标记符号、绘画、绘制图表与地图等。颜色铅笔通常是成套(6,12,24,36,64种颜色)装盒。
特种铅笔 包括玻璃铅笔、 变色铅笔、 炭画铅笔、晒图铅笔、水彩铅笔、粉彩铅笔等,它们各有其特殊用途。
①玻璃铅笔:铅芯由颜料、油脂和蜡类等组成。用于在玻璃、金属、搪瓷、陶瓷、皮革、塑料、有机玻璃等表面书写或作标记,供工业、医药、国防、勘测等部门使用。有红、白、橘黄、 淡黄、 紫绛、深绿、淡蓝、黑等颜色。
②变色铅笔:俗称拷贝铅笔。铅芯含有耐晒青莲色淀等染料,书写的字迹用橡皮擦不掉,适用于缮写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记载账目。有青莲、红、蓝、绿、黄等颜色,以青莲色居多。
③炭画铅笔:又称炭素铅笔。铅芯由粘土、木炭粉、炭黑等制成。用于绘画、油画打底。
④晒图铅笔:又称描图铅笔。石墨铅芯用油溶蜡红等红色染料处理,以起遮光作用,用于绘图后直接晒图。
⑤水彩铅笔:铅芯中加有水溶性酸性大红等酸性染料。铅芯沾水时就如同水彩颜料,用于相片着色、写生、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
⑥粉彩铅笔:铅芯用颜料及多孔柔软的原料(如碳酸钙)制成,不含油脂和蜡类。其硬度和书写手感类似粉笔。用于绘画。
原料 铅笔原料主要有铅笔杆用料、石墨铅芯原料、颜色铅芯原料和外观装饰用料等。
铅笔杆用料 主要包括木材和胶合剂。木材用于制作笔杆,要求纹理正直,结构细而匀,质软或稍软,略带脆性,少含树脂,吸湿性低,胀缩性小,不变形。主要有铅笔柏(红柏)、香杉、西达木、椴木、桤木等。胶合剂应有适当粘度、流动性和润湿性,硬化后胶层有韧性,对刀具损伤小,具有一定耐水、耐热、耐老化性能,常温下易固化,硬化时间短,无毒等。主要有动物胶、聚酯酸乙烯乳液、热熔胶等。
石墨铅芯原料和辅助材料 原料有石墨和粘土。石墨为着色剂,利用其滑腻性和可塑性,制成铅芯能划出黑色痕迹,牢固粘附在纸面上,并能用橡皮擦掉。应选用含碳量高、颗粒细的石墨。粘土为粘结剂,利用其可塑性和粘结性,将石墨颗粒粘结起来。要求可塑性好,含铁量低,烧结范围宽的粘土。辅助材料包括成型材料和改变铅芯性能材料。成型材料用于提高可塑性和粘结力,改善铅芯成型性能。常用的有饴糖、黄耆树胶等。改变铅芯性能材料用于铅芯烧结后油浸处理,借以改善铅芯物理性能(如磨耗、浓度、芯尖受力、滑度、硬度等)。常用的有石蜡、牛羊油、凡士林等,通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搭配使用。
颜色铅芯原料 有色料、体质原料、胶粘剂、油脂和蜡。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起着色作用,要求着色力好,遮盖力高、质软、细度高,耐热性好,无毒等。常用的有钛白粉、炭黑、酞青蓝等。体质原料起粘结、骨架和调节硬度作用。
外观装饰用料 主要有硝基纤维铅笔漆、印花油墨、电化铝箔、橡皮头和铝箍等。
制作工艺 可分为铅笔板、铅芯、铅笔杆、成品装饰等工艺过程。
铅笔板加工 将原木开解、截断,开方锯解成木块,经水热处理后通过切板机切成铅笔板。板长184mm,宽73mm,厚 4.8~5.2mm。再经加热(60~120℃)干燥和高温(130~200℃)变性处理,使铅笔板达到软化易卷削的程度。
铅芯加工 石墨铅芯是以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好,经捏练机、三辊机调混后,通过压芯机挤压出一定规格尺寸(如HB~3H铅芯直径为1.80~2.10mm)的铅芯,经加热(50~150℃)干燥和高温(800~1100℃)焙烧,使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硬度,最后经油浸处理而制成。
颜色铅芯加工和石墨铅芯类似,但不需进行烧结。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粘土、滑石粉、胶粘剂、色料、油脂和蜡等混合均匀后,经成型、干燥而制成,称为混合法;另一种是将瓷土、滑石粉、色料及胶粘剂等混合均匀后挤压成铅芯或将经干燥的铅芯放在油芯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充分吸收油脂而制成,称为油浸法。
铅笔杆加工 用刨槽机将铅笔板刨削成厚度为4.1~4.2mm,并有与铅芯直径相适应的芯槽的槽板,然后使用胶合剂将铅芯和铅笔板胶合起来,在夹紧状态下加热(50~120℃)干燥1~8小时后,经刨杆机加工制成长度为178~180mm的白杆铅笔。
外观装饰加工 将白杆铅笔进行油漆和印花装饰,以及切光、打印商标、装橡皮头等加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规格、外观颜色和花纹图案的成品铅笔。
参考书目
孟繁博主编:《铅笔制造工艺》,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7。
沿革 古代希腊、罗马曾有用铅金属制成类似铅笔的铅棒。这种笔多制成锥形,利用铅与其他物体摩擦而留下铅的痕迹,用以划线做标记。14世纪时,欧洲出现类似现代的铅笔,荷兰画家曾用以在纸上绘画。意大利人曾使用铅和锡的混合物制成铅棒,用于绘画和书写。1565年在德国人C.格斯纳的藏书上有用铅笔绘制的图解,并记载有"为了制图和笔记,人们用铅及其他混合物制成笔芯,然后附上木制的把柄,进行划线......"的文字。同年英国开始以石墨为笔芯手工制出最原始的木杆铅笔。1662年在德国纽伦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厂──施德楼铅笔厂。1761年德国人F.卡斯特在纽伦堡市创建了法泊·卡斯特铅笔厂,采用硫磺、锑等作粘结剂与石墨加热混合制造铅芯,使铅笔制造技术前进了一大步。1790~1793年,法国N.J.康德首次采用水洗石墨的办法,使石墨的纯度提高,并用粘土将石墨粘结制成笔芯,此法被称为康德法。1793年建立康德铅笔厂,为现代铅笔工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1932年在香港九龙建立第一家大华铅笔厂。其后相继建成北平中国铅笔公司和上海华文铅笔厂,均为半成品加工厂。1934年在上海建立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开始自制铅芯和着手研究采用国产原料制造铅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哈尔滨、北京、天津、济南、大连、福州、沈阳、蚌埠等10多个城市陆续建成年产 1.5~2.5亿支较大规模的铅笔厂。铅芯制造和油漆、印花装饰技术也不断提高,并开发了全塑铅笔、树脂细铅芯和细芯活动铅笔。研制成胶板束夹干燥机、自动上漆机、电隧道烧芯炉、搭板机及各种包装机等新型设备。
分类 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石墨铅笔、颜色铅笔、特种铅笔3类。
石墨铅笔 铅笔芯以石墨为主要原料的铅笔。可供绘图和一般书写使用。石墨铅芯的硬度标志,一般用"H"表示硬质铅笔,"B"表示软质铅笔,"HB"表示软硬适中的铅笔,"F"表示硬度在HB和H之间的铅笔。石墨铅笔共分 6B、5B、4B、3B、 2B、B、 HB、F、H、2H、3H、4H、5H、6H、7H、8H、9H、10H等18个硬度等级,字母前面的数字愈大,分别表明愈硬或愈软。此外还有7B、8B、9B3个等级的软质铅笔,以满足绘画等特殊需要。
颜色铅笔 铅芯有色彩的铅笔。铅芯由粘土、颜料、滑石粉、胶粘剂、油脂和蜡等组成。用于标记符号、绘画、绘制图表与地图等。颜色铅笔通常是成套(6,12,24,36,64种颜色)装盒。
特种铅笔 包括玻璃铅笔、 变色铅笔、 炭画铅笔、晒图铅笔、水彩铅笔、粉彩铅笔等,它们各有其特殊用途。
①玻璃铅笔:铅芯由颜料、油脂和蜡类等组成。用于在玻璃、金属、搪瓷、陶瓷、皮革、塑料、有机玻璃等表面书写或作标记,供工业、医药、国防、勘测等部门使用。有红、白、橘黄、 淡黄、 紫绛、深绿、淡蓝、黑等颜色。
②变色铅笔:俗称拷贝铅笔。铅芯含有耐晒青莲色淀等染料,书写的字迹用橡皮擦不掉,适用于缮写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记载账目。有青莲、红、蓝、绿、黄等颜色,以青莲色居多。
③炭画铅笔:又称炭素铅笔。铅芯由粘土、木炭粉、炭黑等制成。用于绘画、油画打底。
④晒图铅笔:又称描图铅笔。石墨铅芯用油溶蜡红等红色染料处理,以起遮光作用,用于绘图后直接晒图。
⑤水彩铅笔:铅芯中加有水溶性酸性大红等酸性染料。铅芯沾水时就如同水彩颜料,用于相片着色、写生、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
⑥粉彩铅笔:铅芯用颜料及多孔柔软的原料(如碳酸钙)制成,不含油脂和蜡类。其硬度和书写手感类似粉笔。用于绘画。
原料 铅笔原料主要有铅笔杆用料、石墨铅芯原料、颜色铅芯原料和外观装饰用料等。
铅笔杆用料 主要包括木材和胶合剂。木材用于制作笔杆,要求纹理正直,结构细而匀,质软或稍软,略带脆性,少含树脂,吸湿性低,胀缩性小,不变形。主要有铅笔柏(红柏)、香杉、西达木、椴木、桤木等。胶合剂应有适当粘度、流动性和润湿性,硬化后胶层有韧性,对刀具损伤小,具有一定耐水、耐热、耐老化性能,常温下易固化,硬化时间短,无毒等。主要有动物胶、聚酯酸乙烯乳液、热熔胶等。
石墨铅芯原料和辅助材料 原料有石墨和粘土。石墨为着色剂,利用其滑腻性和可塑性,制成铅芯能划出黑色痕迹,牢固粘附在纸面上,并能用橡皮擦掉。应选用含碳量高、颗粒细的石墨。粘土为粘结剂,利用其可塑性和粘结性,将石墨颗粒粘结起来。要求可塑性好,含铁量低,烧结范围宽的粘土。辅助材料包括成型材料和改变铅芯性能材料。成型材料用于提高可塑性和粘结力,改善铅芯成型性能。常用的有饴糖、黄耆树胶等。改变铅芯性能材料用于铅芯烧结后油浸处理,借以改善铅芯物理性能(如磨耗、浓度、芯尖受力、滑度、硬度等)。常用的有石蜡、牛羊油、凡士林等,通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搭配使用。
颜色铅芯原料 有色料、体质原料、胶粘剂、油脂和蜡。色料(包括颜料和染料)起着色作用,要求着色力好,遮盖力高、质软、细度高,耐热性好,无毒等。常用的有钛白粉、炭黑、酞青蓝等。体质原料起粘结、骨架和调节硬度作用。
外观装饰用料 主要有硝基纤维铅笔漆、印花油墨、电化铝箔、橡皮头和铝箍等。
制作工艺 可分为铅笔板、铅芯、铅笔杆、成品装饰等工艺过程。
铅笔板加工 将原木开解、截断,开方锯解成木块,经水热处理后通过切板机切成铅笔板。板长184mm,宽73mm,厚 4.8~5.2mm。再经加热(60~120℃)干燥和高温(130~200℃)变性处理,使铅笔板达到软化易卷削的程度。
铅芯加工 石墨铅芯是以石墨与粘土按一定比例配好,经捏练机、三辊机调混后,通过压芯机挤压出一定规格尺寸(如HB~3H铅芯直径为1.80~2.10mm)的铅芯,经加热(50~150℃)干燥和高温(800~1100℃)焙烧,使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硬度,最后经油浸处理而制成。
颜色铅芯加工和石墨铅芯类似,但不需进行烧结。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粘土、滑石粉、胶粘剂、色料、油脂和蜡等混合均匀后,经成型、干燥而制成,称为混合法;另一种是将瓷土、滑石粉、色料及胶粘剂等混合均匀后挤压成铅芯或将经干燥的铅芯放在油芯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充分吸收油脂而制成,称为油浸法。
铅笔杆加工 用刨槽机将铅笔板刨削成厚度为4.1~4.2mm,并有与铅芯直径相适应的芯槽的槽板,然后使用胶合剂将铅芯和铅笔板胶合起来,在夹紧状态下加热(50~120℃)干燥1~8小时后,经刨杆机加工制成长度为178~180mm的白杆铅笔。
外观装饰加工 将白杆铅笔进行油漆和印花装饰,以及切光、打印商标、装橡皮头等加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规格、外观颜色和花纹图案的成品铅笔。
参考书目
孟繁博主编:《铅笔制造工艺》,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