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侏罗纪(系)
1)  Jurassic period(system)
侏罗纪(系)
2)  Jurassic [英][dʒu'ræsik]  [美][dʒʊ'ræsɪk]
侏罗纪;侏罗系
3)  The Jurassic Period.
侏罗纪,侏罗系
4)  Jurassic coal measures
侏罗纪煤系
5)  Jurassic coal series in Jingxi
京西侏罗纪煤系
6)  Jurassic [英][dʒu'ræsik]  [美][dʒʊ'ræsɪk]
侏罗纪
1.
Genetic potenti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pyrolysis oils of macerals from Jurassic coal measures, Northwest China;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生烃潜力、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2.
Biomarker and its implication of pyrolysis oils of macerals from Jurassic coal measures,Northwest China;
中国西北侏罗纪煤系显微组分热解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意义
3.
Controls of Palaeogeomorphology on Yan′an Formation Reservoir before Jurassic Deposi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Zhidan Oil Field;
志丹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特征与延10油藏分布
补充资料:侏罗纪
侏罗纪(距今约2.08亿年~距今1.35亿年)
Jurassic Period

   中生代第二个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二叠系之上、白垩系之下。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今译汝拉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
    地层   海相侏罗纪地层富含化石,特别是菊石类特征明显,保存完全。据此,1815年,英国的W.史密斯提出利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见解。1842年,法国的A.C.多比尼提出比统更小的年代地层单位阶,并命名了侏罗纪大部分阶名。1856年德国的A.奥佩尔则提出较详细的菊石带划分。侏罗纪地层正式划分为3统、11阶和74菊石带。下侏罗统(里阿斯统)分为赫唐阶、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赫阶和托尔阶;中侏罗统(道格统)分为阿林阶、巴柔阶、巴通阶、卡洛阶;上侏罗统(麻姆统分为牛津阶、基末里阶、提唐阶(伏尔加阶)、贝利阿斯阶。详细的菊石分带为全球范围海相侏罗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海相侏罗系顶界和统的划分方面,目前国际上仍未统一。中国的侏罗纪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由于陆生生物演化速度和分布广度都不及菊石,所以陆相侏罗系的研究精度相对较低。
    生物界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中的恐龙类最繁盛,在陆地上居统治地位。恐龙是地史上最巨大的陆生动物,可分为蜥龙类和鸟龙类。蜥龙类又可分为素食的蜥脚类和肉食的兽脚类。爬行动物生活于海中的有鱼龙和蛇颈龙,飞翔于空中的有翼龙。中国云南禄丰盆地产丰富的早侏罗世禄丰龙动物群。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河湖相沉积中,在面积2800平方米的砂体内,掘出各种恐龙、蛇颈龙、翼龙等化石个体数百个,保存较完整。四川盆地的上沙溪庙组产马门溪龙动物群。陆生无脊椎动物有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和介形类等,以及昆虫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有菊石、箭石、有孔虫、放射虫、双壳类、六射珊瑚、腹足类和腕足类等。裸子植物在侏罗纪时进入极盛期,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占重要地位,种子蕨仅有残存代表。真蕨类仍然繁荣,古生代的石松和木贼类只剩少量的草木类型。
    地质及生物事件 侏罗纪时发生过一些明显的地质、生物事件。最大海侵事件发生于晚侏罗世基末里期,与联合古陆分裂和新海洋扩张速率增强事件相吻合。环太平洋带的内华达运动也发生于基末里期,这可能显示联合古陆增强分裂与古太平洋板块加速俯冲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晚基末里期起,海生动物中出现特提斯大区和北方大区的明显分开,反映古气候分带和古地理隔离程度的加强。中侏罗世末的降温事件在欧亚大陆许多地方均有反映。近年来在波兰、西班牙中、上侏罗统界线层中发现了地内罕见的铱、锇异常,有人认为是地外小星体撞击地球的结果。
    古气候和矿产 气候较现代温暖和均一,但也存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区别。早、中侏罗世以蒸发岩、风成沙丘为代表的干旱气候带出现于联合古陆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晚侏罗世时扩展到亚洲中南部。中国南部,早侏罗世时处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中晚侏罗世逐渐变为炎热干旱环境;中国北部,早、中侏罗世气候温暖潮湿,晚侏罗世温暖潮湿地区缩小。环太平洋带的强烈构造变动与太平洋板块向周围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伴随着构造运动的强烈岩浆活动形成钨、锡、钼、铅、锌、铜、铁等矿产,成为太平洋金属成矿带主体部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