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陆军下士
1)  Corporal [英]['kɔ:pərəl]  [美]['kɔrpərəl]
陆军下士
2)  Adaptability disorders
陆军战士
3)  infantry soldiers
陆军士兵
1.
Effects of marine training on infantry soldiers neurobehavior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海上训练对陆军士兵神经行为功能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4)  sergeant first class
陆军上士
5)  top sergeant
陆军军士长
6)  havildar [英]['hævildɑ:]  [美]['hævɪldɑr]
陆军士官长
补充资料:陆军院校
      陆军各级各类学院和学校的统称。一般包括陆军的指挥院校、专业技术院校,有的国家还包括情报、军法、宪兵、副官、政治、牧师、后勤、医务和军事交通等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新军官和对在职陆军军官进行深造教育。它们是陆军军官培养、提高的主要场所,对陆军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培训军事人才的专门机构,是宋庆历三年(1043)仁宗下诏兴办的武学。明朝在京师和地方各卫也设武学。近代早期的陆军学校,有1885年清朝李鸿章创立的北洋武备学堂。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编练新军,在全国设立30余所陆军小学堂和中学堂,以及炮兵、马兵(骑兵)、工兵等专科学堂。1906年,在保定设立了传授"高等兵学"的陆军军官学堂,有些省设立了陆军讲武堂。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更名为陆军大学。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办了黄埔军校。30年代后期,国民党军队陆续建立一批陆军军官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贯重视陆军院校的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红军特科(炮兵、工兵、重机枪)学校、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通信学校和卫生学校。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后来,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抗大"分校和炮兵学校、工兵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成立军事政治大学,许多兵团办了随营性的军事学校。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各级陆军院校在物质条件困难、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边战斗边教学,培养了大批干部,保证了部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建立和发展了陆军及各兵种的指挥院校、专业技术院校。50年代后期,陆军院校体制已初具规模。1977年以来,经过调整、改革,清除"文化大革命"的消极后果,陆军院校已发展成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陆军军官培训体制。陆军指挥院校分初、中、高3级。 初级指挥学校招收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士兵和地方高中毕业生,培训排职指挥军官,学制2~4年。中级指挥院校主要招收营(连)职军官,培训团职指挥军官,学制1~2年。陆军师职以上军官根据需要主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深造。各指挥院校还开设短期轮训班,招收在职军官,学习特定科目,学制5个月。中、高级指挥院校均可培养硕士研究生。 陆军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高等两类和中等专科、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5个培训层次。除研究生外,招收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士兵和地方高中毕业生。中等技术学校培训初、中级技术军官,学制2年;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培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4~6年。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一般都担负一定的士官培训任务。指挥院校和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均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各级各类陆军院校继承和发扬"抗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指挥员、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陆军院校在训练、选拔、推荐干部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大批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需要的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陆军建立了院校体系。美、苏两国陆军中,初级指挥学校和专业技术学校为造就军官奠定基础,入学条件严格,学制4~5年,学习内容以文化和科技知识为主,军事基础课程占相当比重,并重视养成教育,中、高级院校担负军官的深造教育任务。美国根据军官未来工作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学制短,一般为半年左右;苏联强调学习内容系统完整,学制较长,一般为2~3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