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洛可可式园林
1)  Rococo style garden
洛可可式园林
2)  Rococo [英][rə'kəʊkəʊ]  [美][rə'koko]
洛可可式
3)  crotaline ['krɔtəlin]
可洛他林
4)  retronecine [,retrəu'ni:si:n]
可洛他林
5)  Baroque style garden
巴洛克式园林
6)  Rococo architecture
洛可可式建筑
补充资料:洛可可
洛可可
Rococo

   西方文艺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18世纪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和文学领域。
   
   

巴黎苏比斯府邸公主沙龙

巴黎苏比斯府邸公主沙龙


   
    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盛行于法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
    洛可可绘画 洛可可绘画的代表画家是在色彩运用上有突出成就的瓦托(1684~1721)、讲究画面结构的布歇(1703~1770)和画面蕴含诗意的弗拉戈纳尔(1732~1806)。他们都有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和精湛的表现技巧,但都表现出浮华虚夸的特色和甜柔艳美的画风,追求“纯美化”,呈现肉感的裸体和艳丽的色彩。往往描绘贵族男女的卖弄风情和后宫佳丽的矫揉造作。
   
   

布歇《维纳斯的诞生与胜利》(油画)

布歇《维纳斯的诞生与胜利》(油画)


   
    洛可可文学 德国文艺学家埃尔马丁格在20世纪初期将洛可可风格运用于文学批评。洛可可文学丧失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公民义务感和英雄主义精神,享乐主义成为创作原则。常用的文学体裁是轻松爱情喜剧、风流艳事传奇、轻松诗、瞬息诗、戏谑故事和田园牧歌体。常见的主题是讴歌悠闲的生活、醇酒美女和乡间的宁静。和洛可可艺术一样,洛可可文学也主要表现在法国。代表作家有普莱服、马利沃、谢尼埃、克雷毕庸和帕尔尼。法国18世纪一些启蒙作家也常借用洛可可文学轻佻的情节嘲笑教士的虚伪和上流社会的矫饰,如伏尔泰《奥尔良的处女》和狄德罗《不薄的收藏》。在英国,洛可可文学没有得到发展。英国人认为洛可可是文艺复兴或巴罗克风格的颓废阶段而不太积极追随。但弗莱德里奇·布赖厄把蒲柏的《夺发记》和盖伊的《扇子》等一类作品称为洛可可叙事诗。这类作品描写追求时尚的女人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奢侈。史文朋写过一首标题为《洛可可》的诗作,叙述一个人恳求其情人不要忘记他们之间曾经有过的热恋。洛可可文学在德国、意大利和俄国有一批追随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