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月状骨(腕骨)
1)  lunate (carpal)
月状骨(腕骨)
2)  Trans 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s of carpus
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脱位
3)  capitate (carpal)
头状骨(腕骨)
4)  scaphoid (carpal)
舟状骨(腕骨)
5)  scaphoid [英]['skæfɔid]  [美]['skæfɔɪd]
腕舟状骨
1.
Treatment of scaphoid fracture by hyperbaric oxygenation;
高压氧治疗腕舟状骨骨折
6)  semilunar bone
月状骨
补充资料: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词牌释义

西江月 西江月.佳人 司马光

〔题考〕 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又张佑诗:“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本调调名所本也,一名﹝步虚词﹞。吴任臣云:“﹝步虚词﹞乃道家法曲,如佛家梵呗之类;且庾子山诸君所作,与﹝西江月﹞全不类,是昔人之误。”毛先舒则云:“﹝步虚词﹞即﹝西江月﹞,此是词家假古题以名其词,取新耳目,非误也。”

〔作法〕本调五十字,平仄两协,为以前诸体所无。【莲子居诗话】云:“﹝西江月﹞、﹝一剪梅﹞二调,易至俗庸,故词人多不作。”诚以此调平仄互协,较难处置,最易失之呆滞耳。起句六字,不用韵,为仄仄平平仄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通融。第二句用平韵,而平仄恰与首句相反;然一三两字平仄可以互调,而第五字则不能勉强。第三句协平韵,为平起平收之七言句,一三两字平仄不论。第四句换协仄韵,而句法全与第一句同。后半阕字句作法与前半阕相同。

宝髻松松挽就,

⊙●⊙○⊙●(句)

铅华淡淡妆成。

⊙○⊙●○△(平韵)

红烟翠雾罩轻盈,

⊙○⊙●●○△(协平韵)

飞絮游丝无定。

⊙●⊙○⊙▲(换协仄韵)

相见争如不见,

⊙●⊙○⊙●(句)

有情还似无情。

⊙○⊙●○△(协平韵)

笙歌散后酒微醒,

⊙○⊙●●○△(协平韵)

深院月明人静。

⊙●⊙○⊙▲(换协仄韵)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