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冲压模塑
1)  impact moulding,shock moulding
冲压模塑
2)  plastics mould and pressing die
塑料冲压模
3)  stampable sheet molding
可冲压片材模塑法
4)  mo(u)lding
模塑模压
5)  rubber and plastic molding
橡塑模压
1.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 rubber and plastic molding and injection equipment;
橡塑模压和注压装备的技术革新
6)  compression molding
压缩模塑
1.
The compression molding process of such long fiber reinforced PP was investigated.
 采用粉末浸渍的方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经切割获得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粒子,采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形成模塑料,探索了模塑料的压缩模塑成型工艺,研究了成型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attransfer in part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rmalbehav- ior of GMT parts during compression molding,coupled with non-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olypropylene.
采用有限元方法 ,对 PP/ GMT制品压缩模塑的冷却与结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采用非等温结晶模型 ,计算出不同条件下制品中树脂的结晶度和制品内部温度分布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为压缩模塑中保压冷却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
3.
The effect of matrix resin,architecture and property of reinforcement,blank design,mold temperature and blank preheat temperature on the fiber distribution during compression molding of glass mat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GMT-PP)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fiber content in various areas of GMT-PP after squeezing flow.
通过测定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经挤压流动后不同区域的纤维含量 ,研究了基体树脂、增强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坯料设计、模具温度及坯料的预热温度等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在压缩模塑流动过程中纤维分布的影响。
补充资料:冲压模设计

第一章 塑料成形性能


  塑料是以高分子量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且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塑料按受热后表面的性能,可分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加热、加压或加入硬化剂后,发生化学反应而硬化。硬化后的塑料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质地坚硬、不溶于溶剂、加热也不再软化,如果温度过高则就分解。后者的特点为受热后发生物态变化,由固体软化或熔化成粘流体状态,但冷却后又可变硬而成固体,且过程可多次反复,塑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则不发生变化。


 塑料都以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并加入填料、增塑剂、染料、稳定剂等各种辅助料而组成。因此,不同品种牌号的塑料,由于选用树脂及辅助料的性能、成分、配比及塑料生产工艺不同,则其使用及工艺特性也各不相同。为此模具设计时必须了解所用塑料的工艺特性。


第一节热固性塑料


  常用热固性塑料有酚醛、氨基(三聚氰胺、脲醛)聚酯、聚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等。主要用于压塑、挤塑、注射成形。硅酮、环氧树脂等塑料,目前主要作为低压挤塑封装电子元件及浇注成形等用。


一、工艺特性
 


  (一)收缩率
  塑件自模具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发生尺寸收缩这种性能称为收缩性。由于收缩不仅是树脂本身的热胀冷缩,而且还与各成形因素有关,所以成形后塑件的收缩应称为成形收缩。


  1.成形收缩的形式成形收缩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塑件的线尺寸收缩由于热胀冷缩,塑件脱模时的弹性恢复、塑性变形等原因导致塑件脱模冷却到室温后其尺寸缩小,为此型腔设计时必须考虑予以补偿。


  (2)收缩方向性成形时分子按方向排列,使塑件呈现各向异性,沿料流方向(即平行方向)则收缩大、强度高,与料流直角方向(即垂直方向)则收缩小、强度低。另外,成形时由于塑件各部位密度及填料分布不匀,故使收缩也不匀。产生收缩差使塑件易发生翘曲、变形、裂纹,尤其在挤塑及注射成形时则方向性更为明显。因此,模具设计时应考虑收缩方向性按塑件形状、流料方向选取收缩率为宜。


(3)后收缩塑件成形时,由于受成形压力、剪切应力、各向异性、密度不匀、填料分布不匀、模温不匀、硬化不匀、塑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引起一系列应力的作用,在粘流态时不能全部消失,故塑件在应力状态下成形时存在残余应力。当脱模后由于应力趋向平衡及贮存条件的影响,使残余应力发生变化而使塑件发生再收缩称为后收缩。一般塑件在脱模后10小时内变化最大,24小时后基本定型,但最后稳定要经30~60天。通常热塑性塑料的后收缩比热固性大,挤塑及注射成形的比压塑成形的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