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ulse code transmission
脉冲码传输
2) PCM
脉码传输
1.
Development of the PCM transmitted minilog/caliper combination logging tool;
脉码传输微电极、井径测井仪的研制
4) Pulse propagation
脉冲传输
1.
Based on coupled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s (CNLSEs) and the split-step Fourier method (SSFM), the ultrashort optical pulse propagation and switching in active three-core nonlinear fiber couplers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重点分析了在一阶色散耦合系数和二阶色散耦合系数的影响下,线性增益系数和有限增益带宽对脉冲传输和开关特性的影响。
5) pulse transmission
脉冲传输
1.
In this paper, a model of optical pulse transmission in single-mode fiber (SMF) is established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 and the mechanisms for breakup of chirped pulse with different durations are.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求解单模光纤中有初始噪声输入情况下光脉冲传输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宽度啁啾皮秒脉冲的分裂机理,着重分析了噪声的非线性增长对啁啾脉冲分裂的影响。
补充资料:脉码调制
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将其样值量化、编码而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属于信源编码技术。
脉码调制是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发展,高质量宽带脉码调制技术进展很快。在器件方面已有大量单片集成电路产品出售,用一块集成片就可实现编码译码。
标准 关于脉码调制的标准,各国都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G711、G712和G732)。电话信号的比特率为64千比特/秒,它是标准话路接口比特率。关于量化特性,采用折线近似对数压扩非线性量化,分A律和μ律两种。中国和欧洲采用A律,日本和北美采用μ律。
复用 多路的脉码调制信号采用时分复用(TDM)。例如,在30路脉码调制电话基群中,将125微秒的采样周期划分32个时隙,其中两个时隙分别用作帧同步和信令信号传输,每路电话编码信号占用1个时隙。这样,基群比特率为2.048兆比特/秒(即32×64千比特/秒)。
更高等级的群路复用采用码速调整技术。当进行复用的各支路信号为独立时钟信号时,各支路的比特率都不绝对相等,这就无法用上述时隙分配方法实现群路复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采用三种码速调整方法: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正-零-负码速调整。正码速调整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分配给支路用以传输信息的比特率大于支路最大可能值,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弹性码位,根据时钟之间频率漂动来安排是传支路信息,还是作为空位,在接收端依控制指令辨别这个弹性码位的性质。另两种码速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兼容上述准同步复用和同步复用两种情况,这主要是在帧结构中存在标准的支路比特率。
脉码调制的群路复用等级在国际上有两个系列(见表)是通用的。
传输码型 脉码调制群路信号传输码型的选择与传输介质有关。三次群以下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常用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 码)和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四次群传输常用传号反转编码(CMI码)。
参考书目
N.S.Jayant-Peter Noll,Digital Coding of Waveform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4.
脉码调制是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到70年代中、末期,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同轴电缆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发展,高质量宽带脉码调制技术进展很快。在器件方面已有大量单片集成电路产品出售,用一块集成片就可实现编码译码。
标准 关于脉码调制的标准,各国都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G711、G712和G732)。电话信号的比特率为64千比特/秒,它是标准话路接口比特率。关于量化特性,采用折线近似对数压扩非线性量化,分A律和μ律两种。中国和欧洲采用A律,日本和北美采用μ律。
复用 多路的脉码调制信号采用时分复用(TDM)。例如,在30路脉码调制电话基群中,将125微秒的采样周期划分32个时隙,其中两个时隙分别用作帧同步和信令信号传输,每路电话编码信号占用1个时隙。这样,基群比特率为2.048兆比特/秒(即32×64千比特/秒)。
更高等级的群路复用采用码速调整技术。当进行复用的各支路信号为独立时钟信号时,各支路的比特率都不绝对相等,这就无法用上述时隙分配方法实现群路复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采用三种码速调整方法: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正-零-负码速调整。正码速调整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分配给支路用以传输信息的比特率大于支路最大可能值,取其中一部分作为弹性码位,根据时钟之间频率漂动来安排是传支路信息,还是作为空位,在接收端依控制指令辨别这个弹性码位的性质。另两种码速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兼容上述准同步复用和同步复用两种情况,这主要是在帧结构中存在标准的支路比特率。
脉码调制的群路复用等级在国际上有两个系列(见表)是通用的。
传输码型 脉码调制群路信号传输码型的选择与传输介质有关。三次群以下信号在电缆中传输常用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 码)和传号交替反转码(AMI码),四次群传输常用传号反转编码(CMI码)。
参考书目
N.S.Jayant-Peter Noll,Digital Coding of Waveforms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