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裂变产物核
1)  fission-product nucleus
裂变产物核
2)  fission product sail
核裂变产物帆
3)  fission product
核裂产物
4)  complementary fission-product chain
核裂变产物附加链
5)  daughter [英]['dɔ:tə(r)]  [美]['dɔtɚ]
子体,子核,子系;裂变产物
6)  nuclear spectroscopy of fission products
裂变产物核能谱学
补充资料:核裂变
核裂变
nuclear fission

   重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个中等质量 碎片的反应。1938年O.哈恩和F.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做了一系列严格的化学实验鉴别反应产物,确认为原子量较小的镧和钡,从而发现核裂变现象。以后发现除中子外,质子、γ射线、氘核以及其他粒子也能使重核裂变,甚至某些重核可自发裂变。1947年钱三强、何泽慧发现铀核俘获中子后可发生三分裂或四分裂,但概率很小。
    裂变释放很大的能量,根据比结合能曲线,一个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核释放的能量大约有210兆电子伏特(MeV),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相当2500吨煤的燃烧热;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很广,在30<Z<60和72<A<164的范围内,其中以A=96和140的概率最大,占7%;裂变的同时平均放出2~3个中子,碎片也是不稳的,含有过多的中子,还可放出中子或通过一系列的β衰变和γ跃迁成为稳定核;对于不同的重核,中子引起裂变的截面不同,235U和239Pu有很大的裂变截面,是很好的核燃料,而天然铀中含量较多的238U,热中子不能引起裂变,只有中子的动能大于1.4 MeV才能引起裂变,而且截面不大。
   1939年N.H.D.玻尔和J.A.惠勒用核液滴模型说明了核裂变反应的机制,中子被俘获形成复合核,处于激发态,其形状发生集体振荡,其中两种力相互竞争,表面张力力图使核恢复球形,而库仑力力图使核形变增大,变得椭球更长,这两种力使得相应的表面能和库仑能合起来形成一个势垒。当核的激发能超过势垒的顶点,可使得形变增大,最后导致液滴断裂。据此分析,对于235U和239Pu动能很小的热中子已能引起裂变;而238U则需要动能大于1.4MeV的中子才能引起裂变。
    核裂变是核物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核裂变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通过裂变链式反应找到大规模利用核能,核裂变产生的丰富的放射性同位素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广泛应用,核裂变是核大形变集体运动的结果,对核裂变的研究对于核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