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mphitheatrical adj.
圆剧场式的
4) an audience at a theatre
剧场的观众
5) Sempre aperto teatro
《永不关闭的剧场》
1.
In 1999, The Japanese composer MIZOKAMI Hideo (1936-2002) created I voice suite titled Sempre aperto teatro which has the same name as the book of poems written by Italian poet Patrizia Cavalli.
日本作曲家沟上日出夫(1936—2002)1999年创作的声乐套曲《永不关闭的剧场》,以意大利诗人帕翠契·卡瓦里(Patrizia Cavalli)的同名诗集为题,该作品可谓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并以现代的视角重新讨论了人类自古以来最有趣的问题,即男女关系的问题,因此作品问世后即刻引起东西方学界的关注。
6) sense of reality in theater
剧场中的真实感
补充资料:剧场
剧场 theatre 观众观赏演出的场所。词源出自希腊文 Theatron, 意为观看的地方。中国原有茶园、戏楼或戏园等称谓,现统称剧场。 剧场一般由3个部分构成:① 进行表演的地方——舞台或其他形式的表演空间;②观看演出的地方——观众席;③其他附属演出空间——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剧场型制的演变,除了受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和建筑思想的影响外,主要由这 3个部分的功能 、规模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来决定。古希腊的剧场为露天剧场 ,3 个部分毗连一起又各自相对独立 。 古罗马时代 ,这 3 个部分成了统一的建筑整体,为半露天 。这个传统经过中世纪的中断 , 到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得以继承 。1618年在帕尔玛 建造了第一座有镜框式舞台的剧场,后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就是在这种剧场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去改进它,丰富它,直至发展成具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剧场。现代化剧场的重要标志是电力能源的利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各种舞台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如转台、附台 、推拉台 、车台 、活(电)动台板或升降台、完备的吊杆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随着非镜框式舞台演出的发展,又出现了不同样式的剧场结构,如伸出式舞台、中心式舞台、终端式舞台、可自由组合变化的舞台等剧场形式以及兼有镜框舞台和伸出式舞台特点的剧场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将不同类型的演出、娱乐场所建造成综合建筑群的趋向。
中国剧场的历史可上溯到汉唐。汉代上演百戏有看棚,隋唐有戏场、乐棚,宋代出现了瓦舍、勾栏,具有了剧场的要素,成为后来中国剧场的基本格局。清代的剧场沿着宫廷剧场(三层楼大戏台)、府第剧场、营业性的民间茶园、地方性的或会馆里的小型剧场等不同的型制在发展 。1909年建造的上海新舞台,是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建有镜框式舞台的剧场。这类剧场,1949年以后得到大规模发展。80年代建造的剧场有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上海戏剧学院剧场、中国大剧院等。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