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镜子的
1)  specular [英]['spekjulə]  [美]['spɛkjəlɚ]
镜子的
2)  specular [英]['spekjulə]  [美]['spɛkjəlɚ]
镜子似的
3)  The Mirror of the Sea
海的镜子;海之镜
4)  The Story of Mirror
《镜子的故事》
1.
Preliminary Analytical Reading of The Story of Mirror by Ilse Aichinger;
伊尔莎·艾兴格尔《镜子的故事》初探
5)  fiction as history
历史的镜子
6)  specularly reflected
镜子反射的
补充资料:镜子
镜子
mirror

   具有有规则反射性能的表面抛光金属器件和镀金属反射膜的玻璃或金属制品。常镶以金属、塑料或木制的边框。镜子分平面镜和曲面镜两类。曲面镜又有凹面镜、凸面镜之分。主要用作衣妆镜、家具配件、建筑装饰件、光学仪器部件以及太阳灶、车灯与探照灯的反射镜、反射望远镜、汽车后视镜等。
    沿革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制成镜子。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公元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 。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  。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光学特性  镜面对于光线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决于入射光线的角度、镜面的光滑度和所镀金属膜的性质。与镜面垂直的假想线称为法线,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平面镜前的物体在镜后成正立的虚像,像与镜面的距离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相等。如果想从镜中看到本人整个身长,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子至少须有本人身长的一半。凹面镜的反射面朝向曲率中心(球心)。平行光线入射到凹面镜反射后聚集到焦点,焦点位置在曲率中心与镜面距离的1/2处。如烹饪器放在大凹面镜焦点位置,可接受太阳光聚集加热,成为太阳灶。如车灯或探照灯中光源放在凹面镜焦点位置可使光反射出平行光。物体在曲率中心以外时可反射成倒立的实像,如反射望远镜。凸面镜的反射面背向曲率中心,物体在镜后成缩小的正立像,可以反射大范围的缩小景观,如汽车后视镜。
   
   

中国西汉鎏金铜镜

中国西汉鎏金铜镜


   
    制造   玻璃形成反射成像面的表面加工有化学镀银和真空蒸镀两种方法,最常用的是化学镀银法。这种方法是将硝酸银溶于水中,加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并稀释成氢氧化银氨复盐,制成镀银液。以转化糖或甲醛、酒石酸钾钠溶液为还原液。玻璃经裁切、磨边(必要时还经研磨抛光)、表面洗净后,用氯化亚锡稀溶液敏化,然后洗净,再用镀银液和还原液混合立即浸注表面,镜面形成后洗净,随后可镀铜和涂防护漆。真空蒸镀法是将玻璃洗净,置于0.1~10帕真空度的蒸镀装置中,将螺旋状钨丝通电,产生的高温使螺旋中铝合金蒸发成气态,沉积在玻璃表面形成镜面。亦可用电子枪代替钨丝加热。真空蒸镀法还可将光滑的金属表面加工成镜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