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根据圣经地
1)  scripturally [英]['skriptʃərəli]  [美]['skrɪptʃərəlɪ]
根据圣经地
2)  economy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革命根据地经济
3)  the Land of the Covenant
[圣经]圣约之地
4)  per compass
根据罗经
5)  Base Area
根据地
1.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Thougt Consciousness in the Shanxi-Gansu-Ningxia Base Area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农民思想意识的变迁
2.
Agricultural Tax of Base Area in Agrarian Revolution;
试论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农业税
3.
Mao Zedong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base areas.
毛泽东提出,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在文化工作中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
6)  Base Areas judicial system
根据地法
1.
During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studies and researches about CCP Base Areas judicial system were prevalent and highlighted.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根据地法律制度的研究曾经是大陆法史学界一大热点和亮点,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术旨趣的转移,有关根据地法律的研究逐渐被人冷落。
补充资料:革命根据地经济
geming genjudi jingji
革命根据地经济
economy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人民政府,组织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使农村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立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成份 革命根据地经济主要由公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三部分组成。公营经济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是根据地经济的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在个体经济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在生产、交换和信用等方面实行互助的集体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个体经济是在消灭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属于农民和手工业者所有的私人经济,就农民而言就是“耕者有其田”的经济(从1937年2月至1946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凡未经土地改革的根据地,原属地主的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根据地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城乡一直存在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时,在处理各种经济成份的关系方面,实行尽可能地发展公营经济,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的政策。在建设工作方面,围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坚持自力更生,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同时有计划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某些工业,发展商业,建立独立自主的银行和金融系统,充分发挥公私两方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为保障革命战争供给和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坚实的物质基础。
 革命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分三个时期:
 ①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 月,中国共产党于井冈山地区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根据地,此时,全国已有鄂豫皖、湘鄂西、广西左右江、陕北、陕甘等根据地,遍布10多个省、 300多个县。在农业方面,根据地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组织农业互助合作,奖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在工商业方面,根据地人民政府大力建立国营工矿企业,至1934年 2月中央根据地有厂矿32个,职工2000余人,川陕根据地至1935年5月有兵工、纺织、被服、煤炭等10个行业,职工5000余人;同时,恢复和发展从事纺织、造纸、采矿、煤铁、农具及各类日用品造制的个体或合作经营的手工业生产;对合法经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保护、提倡和奖励的政策,使之有利可图;废除以往一切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累进税,合理负担,实行自由贸易,公平买卖,同时建立管理机关,组织公私力量,有计划地扩大工矿产品出口,增加必需品进口。在金融方面,建立国家银行,发行货币,禁止金银、外币和其他货币流通,以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1935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了损失90%的革命根据地的严重后果,多年艰苦奋斗得来的经济建设成果亦损失殆尽。
 ②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的抗日路线,至1945年5月,建立了遍布19省、人口将近1亿的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经济建设方面,根据地人民政府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以及减租减息,互助合作,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组织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群众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以及部队、机关、学校的自给生产得到普遍发展。工商业方面,公营工业迅速壮大,生产能力增强,如陕甘宁边区1944年10月有厂矿130个,职工7000余人。晋绥根据地1944年建立了煤铁、化学、兵工、机器工具、纺织、被服、造纸、印刷、制药等行业,职工约2000人。山东根据地1945年初有厂矿88个,职工3000余人。城镇个体的和合作的手工业,特别是农民群众以穿衣自给为主要目的的手工纺织合作到处兴起。根据地人民政府对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手工业实行贷款、订货、保障销路和利润的政策措施,加上市场扩大,私人投资积极性也很高。如陕甘宁边区的私营织布厂,1939年有 6家,1941年增至30家,1943年再增至50家。商业继续执行对内自由、对外管理的政策。金融方面,各根据地均建立了公营银行,独立自主地发行和管理货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支持了长期的抗日战争,普遍地改善了军民生活,在陕甘宁边区达到丰衣足食,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实现了生产自给。
 ③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包括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和陈立夫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提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指导根据地和新解放的地区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上述纲领、方针和政策,激发了工人和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热忱,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解放战争的后方,以充足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晋冀鲁豫边区造纸厂]晋冀鲁豫边区造纸厂
      [解放区的纺织合作社(1948) ]解放区的纺织合作社(1948)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作用  主要有:①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根据地的扩大建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②改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生活,巩固经济上的工农联盟,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③建立和壮大公营经济,实现公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④积累了领导经济工作、财政工作以及管理工商业的经验,造就了一大批经济建设干部队伍;⑤培养革命队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领导全国建设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梁继宗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