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ussianism
['prʌʃənizəm]
普鲁士主义
3) Prussian blue
普鲁士蓝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des modified by self-assembled Prussian blue film;
自组装普鲁士蓝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2.
A Highly-Sensitive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Prussian Blue Modified Electrode Combined with SiO_2 Sol-Gel Immobilization;
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结合硅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高灵敏葡萄糖传感器
3.
Solid paraffin and carbon powder doped with Prussian blue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and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hydrazine hydrate;
普鲁士蓝掺杂固体石蜡碳糊电极及过氧化氢和水合肼的测定
4) Prussian blue
普鲁士兰
1.
The cryst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Prussian blue modified electrode during the color-changed reaction were studied by using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chemical subtraction technique.
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装置—两台微机联机组成的X射线衍射差谱全自动电化学测量系统,并结合特制的电解池,现场测定了普鲁士兰修饰电极薄膜在电化学变色过程中的X射线衍射差谱。
5) Prussia
[英]['prʌʃə] [美]['prʌʃə]
普鲁士
1.
Rural Self-government and Cultivation of the Civil Society in the Prussian Reforms;
普鲁士改革中的乡镇自治与市民社会的培育
2.
Talking on the Essence of Prussian "Legal Contradiction;
论普鲁士“宪法纠纷”之实质
6) mummy
[英]['mʌmi] [美]['mʌmɪ]
普鲁士红
补充资料: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
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一种类型。它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逐渐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保存着封建残余的改良道路。这种演进的道路,在19世纪以来的德国最为典型,列宁称之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
特点 普鲁士式道路具有几个特点: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形成 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普鲁士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19世纪初,慑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的压力,普鲁士贵族地主阶级即容克阶级被迫开始这种改革。改革没有触动容克的土地占有制,只宣布取消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并规定他们可以赎买封建义务。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迫使农业改革加快了步伐,赎买过程从而大大加速。容克地主阶级不仅攫取到巨额赎金,还乘机霸占了更多土地。在此基础上,容克地主逐渐按资产阶级经营方式改造自己的庄园,采用农业机器和化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扩大资本主义经营。在容克农场中,雇农处于半农奴的地位。他们在经济上受资本主义和封建的双重剥削,政治上毫无权利,结社和罢耕遭到严格禁止。
后果 到19世纪70年代初,普鲁士道路在德国大部分农村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容克农场经营的不断改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扩大了,农产品加工业也兴旺起来。在19世纪中叶,马铃薯和甜菜的收获量,即已居世界首位。马铃薯白酒畅销国外。
普鲁士式道路的胜利和农奴制的瓦解,也为德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巨额赎金部分转化为工业资本;大批破产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力;容克农场扩大经营中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工业品开拓了销售市场。
但是,保存着半封建特征的普鲁士道路,又给德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人数众多的半农奴式雇农的存在,妨碍着在农业中广泛采用新技术和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他们的贫困处境,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为特征的美国相比,19世纪中期的德国,无论是农村中资本主义的进程,还是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缓慢得多。此外,大量封建残余的保留,巩固了容克地主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容克地主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日趋一致,国内市场的狭小和扩大地产的贪欲,使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紧密勾结起来,加紧夺取国外市场和领土,从而把德国变成为特别富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
特点 普鲁士式道路具有几个特点: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形成 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普鲁士农奴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19世纪初,慑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的压力,普鲁士贵族地主阶级即容克阶级被迫开始这种改革。改革没有触动容克的土地占有制,只宣布取消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并规定他们可以赎买封建义务。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迫使农业改革加快了步伐,赎买过程从而大大加速。容克地主阶级不仅攫取到巨额赎金,还乘机霸占了更多土地。在此基础上,容克地主逐渐按资产阶级经营方式改造自己的庄园,采用农业机器和化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扩大资本主义经营。在容克农场中,雇农处于半农奴的地位。他们在经济上受资本主义和封建的双重剥削,政治上毫无权利,结社和罢耕遭到严格禁止。
后果 到19世纪70年代初,普鲁士道路在德国大部分农村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容克农场经营的不断改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扩大了,农产品加工业也兴旺起来。在19世纪中叶,马铃薯和甜菜的收获量,即已居世界首位。马铃薯白酒畅销国外。
普鲁士式道路的胜利和农奴制的瓦解,也为德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巨额赎金部分转化为工业资本;大批破产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力;容克农场扩大经营中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工业品开拓了销售市场。
但是,保存着半封建特征的普鲁士道路,又给德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人数众多的半农奴式雇农的存在,妨碍着在农业中广泛采用新技术和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他们的贫困处境,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为特征的美国相比,19世纪中期的德国,无论是农村中资本主义的进程,还是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缓慢得多。此外,大量封建残余的保留,巩固了容克地主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容克地主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日趋一致,国内市场的狭小和扩大地产的贪欲,使双方在政治经济上紧密勾结起来,加紧夺取国外市场和领土,从而把德国变成为特别富有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国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