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埃塞俄比亚的
1)  Ethiopic [英][i:θi'ɔpik]  [美][iθɪ'ɑpɪk]
埃塞俄比亚的
2)  Ethiopia [英][,i:θi'əupiə]  [美][,iθɪ'opɪə]
埃塞俄比亚
1.
Population status and structure of the endangered Swayne s hartebeest Alcelaphus buselaphus swaynei in Senkele Swayne s Hartebeest Sanctuary,Ethiopia;
埃塞俄比亚Senkele Swayne保护区斯韦恩麋羚的种群现状与结构(英文)
2.
Ecology of mole rats Tachyoryctes splendens and its impact on farmlands at Angacha, central Ethiopia;
长毛速掘鼠的生态学以及对埃塞俄比亚中部Angacha地区农田的影响(英文)
3.
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association of large mammals of Alatish, North Gonder,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Alatish国家公园大型哺乳动物多样性、分布及其与栖息地的联系(英文)
3)  a famine in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的饥荒
4)  birr [英][bə:]  [美][bɝ]
比尔(埃塞俄比亚)
5)  Ethiopian [英][,i:θi'əupiən]  [美][,iθɪ'opɪən]
埃塞俄比亚人
6)  Gum Olibanum Ethiopia
埃塞俄比亚乳香
补充资料: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
Ethiopia

   非洲东北部共和国。全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面积113.0万平方千米。人口5631万(1995)。有76个民族,其中奥罗莫族占总人口的40%,阿姆哈拉族占30%,提格雷族占18%。其他较大的部族还有索马里、阿法尔、锡达莫等族。阿姆哈拉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奥莫罗语和提格里雅语也较流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居民的45%,信奉东正教者占40%,其他宗教占5%。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国旗  国徽

埃塞俄比亚国旗 国徽


    地理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南岸。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北、西与苏丹为邻,南毗肯尼亚。海岸线长1013千米。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为高原的主体,占全境2/3,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高原四周地势逐渐下降。北部的达罗尔洼地降到海平面以下113米,为全国最低点。红海沿岸为狭长的带状平原。北部、南部、东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5%。西门山脉的达善峰海拔4623米,为全国最高峰。境内多河流湖泊。全国30多条较大河流均发源于中部高原。阿巴伊河(即青尼罗河)、特克泽河、巴罗河等均属尼罗河水系,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属印度洋水系。较大湖泊有塔纳湖、齐瓦伊湖、阿比亚塔湖。埃地处热带,但因地势高,大部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27℃,首都年均气温16℃。一般3~5月气温最高,11~1月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10~2月为旱季。年均降水量高原区为1000~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为250~500毫米。全国划分为12个区和亚的斯亚贝巴、哈勒尔两个市。
   
   

地图:埃塞俄比亚

地图:埃塞俄比亚


   
   

塔纳湖风光

塔纳湖风光


   
    历史  埃塞俄比亚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国。公元前第 1千纪,这里居住着闪米特人。公元初期建立起阿克苏姆王国。约在12世纪被扎格维王朝取而代之。13世纪耶库诺·阿姆拉克推翻扎格维王朝,建立阿比西尼亚。16世纪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入侵。1632年即位的皇帝法西利德斯在贡德尔建立新都。19世纪初分裂为许多公国。1867年英国入侵。1889年绍阿国的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境,建都亚的斯亚贝巴。1890年意大利入侵,排挤英国势力,确立厄立特里亚为其殖民地,并片面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1896年3月埃塞俄比亚军队于阿杜瓦战役中击溃意大利侵略军,10月签订和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930年11月,海尔·塞拉西一世登基。1936年5月意大利占领亚的斯亚贝巴,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同年,意大利把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合并为意属东非帝国。埃军猛烈反击,1941年意军向埃抵抗部队和盟军投降,同年5月5日,塞拉西返国复位。1974年2月,国内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武装部队、警察和地方军协调委员会”发动政变,9月12日宣布结束帝制,成立以前国防部长A.M.安多姆为主席的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1月,T.本蒂取而代之。12月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宣布埃为社会主义国家。1977年2月11日,原“武装部队、警察和地方军协调委员会”主席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任军委会主席。1984年9月正式建立埃塞俄比亚工人党。1987年9月10日,国民议会宣布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门格斯图任总统。1988年3月,反政府组织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内战爆发。1990年3月5日,埃塞俄比亚工人党举行11中全会,门格斯图总统提出新政治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在埃塞俄比亚全国民主统一前提下,反对派可参加新党和国家生活;实行混合经济体制。全会通过有关国家统一和进步、和平解决北方问题等6点建议。
   1991年2月下旬起,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协同作战,向政府军进攻,取得节节胜利。5月27日,埃塞俄比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美国调解下达成停火和组织过渡政府协议。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单方面占领首都,成立临时政府。7月1日,成立过渡政府,M.泽纳维任总统。会议通过了《埃塞俄比亚过渡时期宪章》和《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与厄立特里亚临时政府合作准则》,同意厄立特里亚有自决权。1993年5月3日,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宣布承认厄立特里亚独立。
    政治 1991年7月5日制订的《过渡时期宪章》规定:中央政府含代表院和部长会议。成立宪法委员会负责起草新宪法,提交代表院通过后交人民讨论。根据新宪法选举国民议会,并于2年内举行全国大选。民选政府产生前,过渡政府行使司法和行政权,管理国家。代表院职能为:制订并颁布法令和法规;批准国家预算;选举产生代表院主席、副主席和秘书。1995年8月通过新宪法,N.吉达达任总统。M.泽纳维任总理。
   埃塞俄比亚政府称部长会议,由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
   埃塞俄比亚现有70多个政治和民族组织,主要有4个:①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简称埃革阵。1988年成立,由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运动、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和埃塞俄比亚民主军官革命运动组成。主席M.泽纳维。②全体阿姆哈拉人政治组织。成立于1992年1月。③埃塞俄比亚南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由16个政党组建于1992年10月,执委会主席A.基索。④奥罗莫解放阵线。简称奥解阵;成立于1974年,书记G.迪尔波。
    经济  埃塞俄比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由于长期内战和自然灾害,经济濒临崩溃。1990年,北部、东部和中部持续旱灾,饥民约400余万。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61.7亿美元。1993年汇率:5.0比尔兑1美元。
   埃塞俄比亚矿产和水力资源较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铂 、铜、钾盐、锌、铁、镍等。但大部尚未开发。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50亿立方米。水力发电潜力560亿千瓦时。埃塞俄比亚还是地热能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水土流失,盲目砍伐,森林破坏严重,覆盖面积仅存2.7%。制造加工业以食品、纺织、卷烟、皮革和建材为主。但布局极不平衡,仅集中于亚的斯亚贝巴、阿斯马拉、迪雷达瓦等地。原料、设备及零件等依赖进口。
   农业为该国经济支柱。全国80%以上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8500万公顷,已耕地1600余万公顷,水浇地仅有300万公顷。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加上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很低。粮食不能自给,正常年景缺粮约50余万吨。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高粱、小麦;经济作物为咖啡、豆类、油菜籽、甘蔗和长纤维棉。咖啡为出口收入主要来源,占外汇总收入的63%。牧场面积为637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牲畜存栏数为4000~4500万头,居非洲第1位,世界第10位。
   埃塞俄比亚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总长约43000千米,铁路总长781千米;国家海运公司有货轮12艘,总吨位55万吨,最大的载重量为9万吨。另租有11艘货轮。阿萨布港和萨瓦港总吞吐量为320万吨。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建于1946年,为非洲最早的民航企业,已发展成中型公司,拥有50余架先进的客、货飞机,有44条航线通往非、欧、亚 3洲。有国际机场4个,国内机场39个。
   
   

埃塞俄比亚农村景观

埃塞俄比亚农村景观


   
   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原油、食品等;出口咖啡、皮革、油菜籽等。贸易伙伴为前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等。
   埃塞俄比亚所受外援多为官方发展援助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所获外援较少。意大利为最大援助国,德国次之。1977年起实行免费医疗制。有医院86所,诊所2174个。
    文化教育  埃塞俄比亚较重视教育事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制。坚持扫盲运动,文盲率从1974年的93.6%降至1991年的28%。1991年教育经费为2.15亿美元,占总支出的8%。全国有小学生290万,中学生84.7万,大学4所,亚的斯亚贝巴大学为唯一综合性大学 ,学生1.6万人。埃报刊极少,主要为官办的《埃塞俄比亚先驱报》 ,英文版,发行量仅6000份。广播电台为《埃塞俄比亚革命之声》,对内广播使用三大部族的阿姆哈拉语 、提格里雅语和奥罗莫语;对外使用英语、索马里语与法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建于1974年。
    对外关系  埃塞俄比亚现政府奉行多元化对外政策,主张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和主权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新政权重视与周边国家关系,与邻国关系有明显改善和发展。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全球出现新希望,但迹象表明新世界秩序并不能使非洲摆脱困难,而且国际形势的变化对非洲国家日益不利,认为非洲不能依赖外部“有效合作”来解决自身问题,主张加强非洲大陆和地区间的合作与团结,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
   埃塞俄比亚于1970年11月24日同中国建交。埃塞俄比亚早在1903年与美国建交。1977年欧加登战争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1988年开始两国关系明显改善,1991年7月,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成立后,埃美关系有较大发展。埃塞俄比亚新政府也改善了同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关系。埃塞俄比亚新政府与邻国的关系有明显改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