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横街
1)  bystreet [英]['baistri:t]  [美]['baɪ,strit]
横街
2)  across the street
横过街道
3)  street cross section
街道横断面
4)  jay walking
违章横穿街道
5)  pedestrian crossing;crosswalk
人行过街横道
6)  The street runs through the town.
街道横穿这个镇。
补充资料:横街
横街
横街

横街,是与阳街同时构筑最早的赣州城的两条街道之一。最早的横街,是今天整个西津路与章贡路的全称;这里所指的是清时圈定“三十六条街”时的路段——削减为章贡路东段的涌金门至八境路口这一小截。

然而,从街巷名之意义上来讲,横街仿佛已成了赣州城的古董市宝,这名字让今天钟情赣州历史的人一触及便顿然生情。

除了对横街名的恋爱外,我们已难以透过岁月尘埃,去观察当年这里商贾如云造就的热闹繁华情景如何,更难以感受到这里曾经被踹动得有些喘息透不过气的街巷脉搏之激烈。如同十八滩曾经险恶得令乾隆皇帝折返,今天却因万安水库而归于宁静,横街,也归于宁静了。

仍热闹着的是八境路尽头的八境台。八境台于北宋嘉祐年(1056-1063)间由虔州郡守孔宗翰主持建造,初名石楼,因建于龟角尾城墙上,通体石头而名。石楼建成后,既可欣赏三江合流之壮观,又可纵览全城风貌,近可观城内章贡台、皂盖亭、白鹊楼、郁孤台,远可眺尘外亭、马祖岩、峰山,令孔宗翰十分得意,遂指点虔州山水,将“观台榭之所见”连同脚下石楼一并归为虔州八景令人画了《虔州八境图》。后他在赴山东胶州新任上,不期在彭州遇着苏东坡,他便缠着苏东坡为每一景作了诗。随后苏诗被恭恭敬敬地镌刻在了石楼上。

苏东坡(1036——1101),四川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官至礼部尚书。一身学问,一生坎坷。先后贬谪黄州、惠州、琼州,赦还卒于常州,谥文忠。苏东坡的文章纵横奔放,诗飘逸不群,词开豪放一派,书画亦闻名遐尔。所以,大凡苏公所到之处,若有歌吟,便成风景,便给今人留下文化遗产。他贬惠州与琼州往返四次经过赣州及赣南,创造了极多的文化故事,如对赣州诸多名胜景点的诗赞,南康浮石、贤女潭、独秀峰“苏访贤”的故事,大余梅岭的诗咏,以及赣州至今仍在流行的菜肴“炒东坡”、“东坡肉”等等,无不为赣州乃至赣南文化注入了深厚的内质。

他在为孔宗翰八景图题诗的二十七年后流放惠州途经虔州,第一次登上八境台纵览虔州八境,感叹原诗“竟未能道出万一”。石楼、城墙,还有滔滔三江,无言地吸收了诗人的惋叹。但,即便如此,虔州八景因了苏诗的影响,已然流传四方百世。便是从虔州八景起,全国各地,甚至日本,开始流行起“八景”或“十景”之文化现象。光赣南便有所谓“聂都八景”、“桃江八景”、“南康八景”、“绵江八景”等数十种说法。因此,苏东坡题的虔州八景,开了中国八景山水文化之先河。

所以说,赵卞有功于章贡台,孔宗翰有功于八境台,更有功于八景的归纳,而苏东坡则真正予以了赣州八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赣州人最应该感激的人便是苏东坡、周敦颐、赵卞、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等先哲,他们给赣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足迹与墨迹。这些遗迹,当时就成了城市的文化养分,今天更是成了文化积淀,成了赣州得以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基本内涵,也成了无数后人追寻先哲脚步、感受先哲智慧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文化内涵是景物的生命力,当文化内涵消失了,景物的存在意义便近乎削减为零了。今天再看旧八景,其中的“天竺晴岚”、“储潭晓镜”便彻底失了它的踪影。今天,再寻三十六条街,我们依着地名志与府志,尚能追溯到如花样年华的灿烂情景,可走近它时,却大多是旧貌换新颜了。往事如烟,岁月如川。一切的讴歌,都已悠远,悠远如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