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蜂斗菜
1)  butterbur [英]['bʌtəbə:]  [美]['bʌtɚ,bɝ]
蜂斗菜
1.
Butterbur and colts.
茴香的果实较瘦长,稍弯曲;莳萝的果实扁平,侧棱延展成翅状;蜂斗菜与款冬则是菊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
2)  petasin ['petəsin]
蜂斗菜素
3)  petasitin
蜂斗菜素
4)  fukinone
蜂斗菜酮
5)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毛裂蜂斗菜
1.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从毛裂蜂斗菜 (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2.
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is plant of Compositae, for our endemic speci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northwest.
毛裂蜂斗菜(Petasites tricholobus Franch。
6)  S-petasin
S-蜂斗菜素
补充资料:蜂斗菜
【通用名称】
蜂斗菜
【其他名称】
蜂斗菜 (《江西草药》)
【异名】
蛇头草、水钟流头(《江西草药》),黑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野南瓜、野金瓜头(《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蜂斗菜的根茎。
【植物形态】
蜂斗菜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周围抽生横走的分枝,多少被白色茸毛或绵毛。叶基生,心形或肾形,于花后出现,长2.8~8.6厘米,宽12~15厘米,下面灰绿色,有蛛丝状毛,边缘有重复锯齿;叶柄长达23厘米,初时表面有毛。花雌雄异株;花茎从根茎部抽出,茎上互生鳞片状大苞片,有平形脉;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雌花白色,雄花黄白色,均有冠毛。瘦果线形,有5~10棱。花期4~5月。 生于向阳山坡林下,溪谷旁潮湿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四川、湖北、陕西。
【采集】
夏、秋季采挖根基,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
根含蜂斗菜素50~55%,还含蒈烯-3、雅槛兰树油烯、α-檀香萜烯、百里香酚甲醚、呋喃雅槛兰树油烷、橐吾烯酮、白蜂斗菜素和它的当归酸酯、6-羟基雅槛兰烯内酯、白蜂斗菜素甲醚、呋喃蜂斗菜醇、6-乙酰基呋喃蜂斗菜醇、6-当归酰基呋喃蜂斗菜醇、硫-呋喃蜂斗菜二酯、呋喃蜂斗菜单酯,以及胆碱、原儿茶酸、当归酸、己酸、辛酸、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等。 花茎含挥发油,其中含壬烯-1、当归酸、十一碳烯-1、十三碳烯-1、3-乙酰氧基壬烯-1、β-榄香烯、β-甜没药烯,以及异戊醇、已烯-3-酵-1、壬烯-1-醇-3,ι-芳樟醇、藜芦醚、蜂斗菜酮、β-石竹烯、百里香酚甲醚、蜂斗菜醇酮、十三碳三烯-1,4,7、对-聚伞花素等。还含蜂斗菜螺内酯、二氢蜂斗菜螺内酯、合模蜂斗菜螺内酯、硫-蜂斗菜螺内酯、蜂斗菜哪螺内酯、蜂斗菜醇酯、异蜂斗菜素、蜂斗菜酸。又含山柰酚、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延胡索酸和17种氨基酸。 叶中挥发油的主成分是十三碳烯-1、β-石竹烯。还含蜂斗菜酸、异蜂斗菜素、蜂斗菜螺内酯。 此外,还分离出雅槛兰蜂斗菜酮、9-乙酰氧基蜂斗菜哪螺内酯、硫-蜂斗菜单酯。
【性味】
《江西草药》:"苦辛,凉。"
【功用主治】
①《江西草药》:"解毒祛瘀。治扁桃体炎,痈肿疔毒,毒蛇咬伤。"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消肿止痛,解毒祛瘀。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
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服。
【选方】
①治扁桃体炎:蜂斗菜五钱。水煎,频频含漱。(《江西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鲜蜂斗菜根茎三至五钱。捣烂取汁服或水煎服,渣外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毒蛇咬伤 先用针刺局部,然后取鲜蜂斗菜根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严重者再用蜂斗菜根5钱捣汁生吃,或煎水内服。每日1次,连服2~3天。一般病例用药两天即消肿,体温、视力恢复正常,3~5天内痊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