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lf multiplying chain reaction
自倍增链式反应
2) self-multiplying chain reaction
自增殖链式反应
3) micro-iodide
倍增反应
1.
A multiplication reaction on the iodide and bromide in the prepared standard sample has been made by using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potassium iodide,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continuous determination of micro-iodide and micro-bromide.
采用次氯酸钠和碘化钾对自配标准样品中碘离子和溴离子进行倍增反应后,实现了微量I-和Br-的连续滴定。
4) free chain reaction
自由基链式反应
5) self limiting chain reaction
自限(制)链式反应
6) self limiting chain reaction
自限链式反应
补充资料:倍增反应
一种化学放大反应。分析化学中的倍增反应是指能使被测定物质当量数增加的化学反应,增加后的当量数是被测物质原有数量的函数,而与反应时间有关。当量数增加的倍数称为倍增系数。分析工作中,当待测物质的数量很小时,可利用倍增反应将其数量增大,有时甚至能用常量化学分析方法解决复杂的痕量分析问题。在直接倍增反应中,被分析的物质本身的数量增大供最终测定,如被放大与最终测定的是与之相当的另一种物质,则称间接倍增反应。利用化学反应获得倍增效应的途径很多,常用的方法列举如下:
改变元素氧化态的倍增反应 使被测元素的一种氧化态与同一元素的另一种氧化态反应,形成某种中间氧化态。如测定碘的化合物时,先将它氧化为碘酸根 IO婣,再加入过量的碘离子I-与之反应,1摩尔IO婣与5摩尔I-反应,生成3摩尔I2,后者可氧化为 6摩尔IO婣再循环,每次循环的倍增系数为6。最后将得到的I2用常法分析。
改变元素络合形态的倍增反应 被测元素的一种络合形态 A与另一络合形态B反应得C。将 C中所含的该元素又全部转化为形态A而循环倍增。例如测定钴时,先使钴转化为[Co(NO2)6]3-,再加入过量[Co(NH3)6]3+,得沉淀[Co(NH3)6] [Co(NO2)6],离心分离后又全部转化为 [Co(NO2)6]3-。如此循环,直至得到的钴量足够作常量分析。
利用沉淀置换反应的倍增体系 例如,在测定六氰络亚铁酸根[Fe(CN)6]4-时,先加入硝酸银,使它们形成Ag4[Fe(CN)6]沉淀,再加三氯化铁溶液,使Ag4[Fe(CN)6]转化为Fe4[Fe(CN)6]3和AgCl,再一次加入硝酸银,使Fe4[Fe(CN)6]3转化为Ag4[Fe(CN)6]。交替地用三氯化铁和硝酸银处理,每次循环得到四倍于[Fe(CN)6]4-摩尔数的AgCl。最后用盐酸处理,将 Ag4[Fe(CN)6]转化为 AgCl。取微克量Fe3+循环处理百余次,得到的银量足够作常量容量分析。
利用溶剂萃取的倍增体系 溶剂萃取操作较简便,例如双硫腙(H2Dz)在酸性介质中以AgHDz形态萃取银盐。而在弱碱性介质并有过量 Ag+存在时萃取形态是 Ag2Dz。测定银时,先用四氯化碳从酸性介质萃取 AgHDz,萃取液与含过量硝酸银的弱碱性溶液共振荡,AgHDz 转化为Ag2Dz,有机相中银量增加了一倍。再用5%硫酸反萃取,Ag2Dz又转化为AgHDz,并释出等摩尔的Ag+入水相。如此反复,合并每次所得硫酸溶液,并测定累积的银。
其他方法 离子交换、蒸馏、燃烧等方法均能用于设计倍增反应。各种间接倍增反应应用面更广。例如测定磷时,可先使之形成磷钼杂多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和伏安法可测定12倍于磷量的钼。
前述倍增反应的定义未包括各种催化反应,后者也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远远超过一般反应当量数的产物,但它是与反应时间有关的。由于现代分析化学中利用各种催化反应、特别是酶催化反应的放大作用进行痕量分析(见动力学分析法),较一般前述倍增反应应用面更广泛。分析化学文献中有将催化反应与倍增反应归入同一范畴和趋势,不限定反应是否与时间有关,或将倍增反应与催化反应并列为化学放大反应的不同类型。
参考书目
俞汝勤:分析化学中的倍增反应,《分析化学》,第5卷,第235~240页,1977。
改变元素氧化态的倍增反应 使被测元素的一种氧化态与同一元素的另一种氧化态反应,形成某种中间氧化态。如测定碘的化合物时,先将它氧化为碘酸根 IO婣,再加入过量的碘离子I-与之反应,1摩尔IO婣与5摩尔I-反应,生成3摩尔I2,后者可氧化为 6摩尔IO婣再循环,每次循环的倍增系数为6。最后将得到的I2用常法分析。
改变元素络合形态的倍增反应 被测元素的一种络合形态 A与另一络合形态B反应得C。将 C中所含的该元素又全部转化为形态A而循环倍增。例如测定钴时,先使钴转化为[Co(NO2)6]3-,再加入过量[Co(NH3)6]3+,得沉淀[Co(NH3)6] [Co(NO2)6],离心分离后又全部转化为 [Co(NO2)6]3-。如此循环,直至得到的钴量足够作常量分析。
利用沉淀置换反应的倍增体系 例如,在测定六氰络亚铁酸根[Fe(CN)6]4-时,先加入硝酸银,使它们形成Ag4[Fe(CN)6]沉淀,再加三氯化铁溶液,使Ag4[Fe(CN)6]转化为Fe4[Fe(CN)6]3和AgCl,再一次加入硝酸银,使Fe4[Fe(CN)6]3转化为Ag4[Fe(CN)6]。交替地用三氯化铁和硝酸银处理,每次循环得到四倍于[Fe(CN)6]4-摩尔数的AgCl。最后用盐酸处理,将 Ag4[Fe(CN)6]转化为 AgCl。取微克量Fe3+循环处理百余次,得到的银量足够作常量容量分析。
利用溶剂萃取的倍增体系 溶剂萃取操作较简便,例如双硫腙(H2Dz)在酸性介质中以AgHDz形态萃取银盐。而在弱碱性介质并有过量 Ag+存在时萃取形态是 Ag2Dz。测定银时,先用四氯化碳从酸性介质萃取 AgHDz,萃取液与含过量硝酸银的弱碱性溶液共振荡,AgHDz 转化为Ag2Dz,有机相中银量增加了一倍。再用5%硫酸反萃取,Ag2Dz又转化为AgHDz,并释出等摩尔的Ag+入水相。如此反复,合并每次所得硫酸溶液,并测定累积的银。
其他方法 离子交换、蒸馏、燃烧等方法均能用于设计倍增反应。各种间接倍增反应应用面更广。例如测定磷时,可先使之形成磷钼杂多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和伏安法可测定12倍于磷量的钼。
前述倍增反应的定义未包括各种催化反应,后者也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远远超过一般反应当量数的产物,但它是与反应时间有关的。由于现代分析化学中利用各种催化反应、特别是酶催化反应的放大作用进行痕量分析(见动力学分析法),较一般前述倍增反应应用面更广泛。分析化学文献中有将催化反应与倍增反应归入同一范畴和趋势,不限定反应是否与时间有关,或将倍增反应与催化反应并列为化学放大反应的不同类型。
参考书目
俞汝勤:分析化学中的倍增反应,《分析化学》,第5卷,第235~240页,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