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wu
原子量单位
3) atomic weight unit
原子重量单位
4) physical atomic weight unit
物理原子量单位
5) atomic unit
原子单位
6) millimass unit
千分之一原子质量单位
补充资料:原子量
原子量 atomic weight 以12C 的原子量的 1/12为基准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平均质量。由于它是一种相对比值,故不列单位。绝大多数元素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位素组成的,因此原子量是按各同位素丰度取平均值,所以它具有平均概念。 原子量是英国J.道尔顿首先提出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重量,同种元素的原子的重量都相同。”但原子极小,既无法取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而且原子的质量又极轻,不可能用直接方法称量,因此历史上一直选择某一种元素的原子量作为标准,将其他元素与之比较,得到各种元素的相对重量,就被称为原子量。现在,虽然可以用称量1摩尔某元素的原子得到其摩尔质量,然后用它除以阿伏伽德罗数,得到以克为单位的某元素的质量,但这个值极小,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仍然使用相对原子量。
1803年道尔顿用氢的原子量为1作为相对原子量的基准,1826年J.J.贝采利乌斯改为氧原子量的 1 /100为基准,1860年J.-S.斯塔建议用氧原子量的1/16为基准, 沿用了很长时间。1929年W.F.吉奥克和H.L. 江斯登发现天然氧中存在着16O、17O 、18O三种同位素 ,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不完全均匀,因此用天然氧作为原子量基准就欠妥。后来物理学界改用16O的1/16 作为原子量基准,化学界还沿用原来的基准,从此原子量出现两种标度,1940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定以1.000275作为两种标度的换算因子: 物理原子量=1.000275×化学原子量 存在两种标度必然经常引起混乱。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12C=12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