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放射性胶体疗法
1)  radioactive colloid therapy
放射性胶体疗法
2)  Glioma/radiotherapy
胶质瘤/放射疗法
3)  radiocolloid
放射性胶体
4)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立体放射疗法
5)  brain malignant glioma/radiotherapy
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放射疗法
6)  Radioactive/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放射性/综合疗法
补充资料:放射性胶体
      由放射性物质作为分散相或分散相组分之一所形成的胶体(见分散体)。放射性胶体除具有一般胶体的特性外,还具有放射性。随溶液介质条件的不同,可形成两种放射性胶体:
  
  ① 真胶体 溶液中微量放射性核素形成一些直径在1~100纳米的难溶化合物,由于浓度太低,不能以沉淀形式析出,而凝聚成胶粒,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真胶体。它具有胶体的一切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扩散系数小,不能用离心法(3000~6000转/分)沉降等。
  
  ② 假胶体 溶液中微量放射性核素浓度太低, 不足以形成难溶化合物,但可吸附在溶液中的杂质胶粒上而形成假胶体,它既具有一般胶体的特性又服从离子吸附规律。假胶体中的放射性核素能以离子状态透过半透膜,当胶粒大于100纳米时,又可用离心法沉降。
  
  真胶体或假胶体的形成,取决于放射性核素和溶液的条件。随着条件的变化,真、假胶体之间可以转化。在某种条件下,两种胶体可以同时存在。一般情况下,放射性胶体的形成与它的放射性无关。
  
  在溶液中经过各种化学变化而形成难溶化合物的趋势越大的放射性核素,越有利于形成放射性胶体。此外,溶液的酸度、其他电解质或杂质悬浮粒子的存在、溶剂的性质、溶液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等,对放射性胶体的形成都有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