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aged/psychology
老年人/心理学
3) social psychology of aging
老年社会心理学
5) Geriatric Nursing
老年护理学
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o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nd in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n geriatric nursing in Jiangsu province.
目的:对江苏省老年护理学1998~2007年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作初步评析,旨在揭示其特点及规律。
6)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elderly
老年人心理特征
补充资料:老年心理学
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又称老化心理学。它也是新兴的老年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以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功能为基础,并受社会的制约,所以老年心理学涉及生物的和社会的两方面的内容。研究范围包括人的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智力、性格、社会适应等心理特点因年老而引起的变化。
在西方,最早较系统地阐述老年的心理问题的是S.霍尔。他在《衰老》一书中,以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反对把老化仅仅看作是人退回早期阶段的一种返归,强调在老年人中老化过程的显著的个别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据报道,在1951~1980年的30年间发表的7篇有关老年心理研究的综述,共引用了247种杂志、1571篇论文。而198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于1975~1981年仅 6年间就查阅到4057篇有关成年发展和老年心理的文献。在中国心理学界也有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成年与老年心理的倾向。只是从6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后,老年心理学才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50年代以来,有关老年智力问题的研究最多,其次是老年记忆和学习问题。总的说来,老年心理学集中注意于认知过程老年化的研究,然后是个性、社会适应和态度的研究。此外,有人强调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或强调社会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有人把感觉和知觉与健康和生存的年龄变化联系起来研究。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对老年认知的训练研究。
在中国,有关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述。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见解。在《道德经》和《庄子》中,明确提出了无欲、无知、无为的"返朴归真"思想,对中国历代养生学有重要影响。又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载:"论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瞋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妙,寝处不安......,"生动地论述了人在年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比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始于80年代,主要侧重于记忆的老化研究。
参考书目
J.E.Birren,W.R.Cunningham and Koichi Yamamoto,Psychology of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1983.
在西方,最早较系统地阐述老年的心理问题的是S.霍尔。他在《衰老》一书中,以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反对把老化仅仅看作是人退回早期阶段的一种返归,强调在老年人中老化过程的显著的个别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据报道,在1951~1980年的30年间发表的7篇有关老年心理研究的综述,共引用了247种杂志、1571篇论文。而198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于1975~1981年仅 6年间就查阅到4057篇有关成年发展和老年心理的文献。在中国心理学界也有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成年与老年心理的倾向。只是从6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后,老年心理学才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50年代以来,有关老年智力问题的研究最多,其次是老年记忆和学习问题。总的说来,老年心理学集中注意于认知过程老年化的研究,然后是个性、社会适应和态度的研究。此外,有人强调心理生物学的研究,或强调社会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有人把感觉和知觉与健康和生存的年龄变化联系起来研究。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对老年认知的训练研究。
在中国,有关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论述。如孔子强调"仁者寿"、"智者寿"的思想,提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的见解。在《道德经》和《庄子》中,明确提出了无欲、无知、无为的"返朴归真"思想,对中国历代养生学有重要影响。又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载:"论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瞋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妙,寝处不安......,"生动地论述了人在年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比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始于80年代,主要侧重于记忆的老化研究。
参考书目
J.E.Birren,W.R.Cunningham and Koichi Yamamoto,Psychology of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198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