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阴性条件反射
1)  negative conditioned reflex
阴性条件反射
2)  conditioned immunity
条件反射性免疫
3)  operant conditional response
操作性条件反射
4)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
条件性情绪反射
5)  excitatory conditioning
激动性条件反射
6)  inhibitory conditioned reflex
抑制性条件反射
补充资料: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

   后天获得的,在一定条件下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的反射。条件反射是俄国巴甫洛夫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并对之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的一类神经系统活动方式。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把某一动因变为某一非条件反射的信号,即在两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过程。例如,在通常情况下,灯光是不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的,但是每次喂食前都给予灯光,则经过若干次结合以后,单独灯光就可以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种由灯光这个原来无关的动因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做条件刺激,如铃声、灯光都可作为条件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叫做非条件刺激,如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和引起防御反应的电击等。条件反射的建立,首先要求在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并且要先于后者,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结合叫做强化;其次,必须考虑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物理强度和生物学意义,例如,用接近于体温的温度作为条件刺激就不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又如当动物处于饱食状态时,用食物强化来建立条件反射也是难于成功的。
    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例如,弱小动物可借条件反射活动找到所需的食物并有效地逃避猛兽的追捕,从而得以适应环境而生存。因此可以说,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对来自内、外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条件反射可使动物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关于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巴甫洛夫曾提出“暂时性联系接通”的概念。他认为条件反射建立的中枢机制是暂时性联系的接通。接通的可能部位在:①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区之间。②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之间。他强调了第一种可能性。在60年代中国生理学工作者利用γ-氨基丁酸对大脑皮层暂时性的和可逆的抑制作用,在狗身上证明了大脑皮层在条件反射活动中的重要作用。60年代初开始用微电极技术来研究神经元的条件性活动,发现条件反射建成后,有一些神经元对阳性条件刺激表现为放电频率减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这两类神经元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因此难以设想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两个部位间形成一个简单的联系。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和实现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很多部位的协同作用。
   用细胞内记录的技术研究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突触电位变化时发现,不论在建立阳性还是阴性条件反射的过程中突触电位都有相应变化,利用无脊椎动物小型脑上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十分有意义的结果。
   20世纪60年代有人开始注意核酸和蛋白质与条件反射和学习记忆的关系,有些实验结果表明抑制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化合物对条件反射和学习记忆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在条件反射与神经递质的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干扰某一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往往影响正常的条件反射活动,例如将拟胆碱药物或抗胆碱药物注入海马,对条件反射的保存有不同的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条件反射中的作用近年来有很多报道  ,γ-氨基丁酸在习得性运动中的调节作用也受到了重视。下丘脑-垂体系统和动物行为有密切关系。条件反射神经机制的研究是学习和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