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
1)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
2)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杂志
3)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社会心理学
4)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
5)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6)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
补充资料:实验社会心理学
      以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支。自从 1879年W.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心理实验室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将社会心理学的有关问题带进实验室,逐渐发展了实验社会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现象不作玄学思辨或空洞理论的探讨,而是通过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相应的结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特点是把人们的社会心理现象当作客观的自然现象加以观察,着重定量化的分析,并根据研究所得的材料解释、控制和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
  
  首先使用实验社会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G.墨菲和L.B.默菲,他们在1931年发表的《实验社会心理学》一书序言中指出,他们的书是要概述社会心理学家们努力采用各种实验方法搜集资料,力图使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实验科学所做的工作。该书于1937年刊行修订版。实验社会心理学所运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在内的一切客观方法,主要有: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系统观察、比较文化的研究、档案研究、测量法、统计法(包括相关法)、模拟法、访问法、问卷法等。每一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或采用上述一种方法,或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准确和可靠。
  
  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可追溯到1897年N.特里普利特的有关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社会促进现象。他研究了人们骑自行车的速度,发现个人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后来,他又以一群10~12岁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内容是卷线,发现团体卷线比单独工作的效率高10%。他根据这两个实验得出结论:团体工作效率?侗雀鋈斯ぷ餍矢摺?
  
  虽然特里普利特的实验不很完善,但却有重要意义。它第一次告诉人们,社会现象也可以用实验室的结论去解释和说明,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开始从事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03年心理学家A.迈尔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从数量、质量上比较学生在家和在学校两种环境中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学校内的团体环境对学生记忆诗歌、作文、数学等学科内容,远比在家里单独做作业有效。
  
  W.默德在《实验群体心理学》(1920)一书中,发表了他早在1913年进行的群体实验结果。实验内容是测定耐痛阈、辨别声音的能力、注意的稳定性、计算能力、用手紧握测力器的强度等。每项内容都先后测定多次:第1次是1个被试单独接受测定,第2次增加1个被试,第3次又增加1个,一直增加到8个被试同时接受测试,结果得到与上述研究同样的结论:被试在单独条件和在团体条件下,各项测定成绩都表现了明显差异。他在实验中还发现,被试对团体的态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积极的、消极的或中间的。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在认识方面要小于对情绪、动作、意志等方面的影响。默德的实验在当时来看已相当复杂,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影响。一个原因是他没有将实验总结成系统的理论,再一个原因是他的书没有译成英文。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的工作弥补了默德的遗憾,他于20年代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实验,对象是哈佛大学学生,其过程是:准备1个大房间,5个相互隔离的小房间,要求5个被试既在大房间一起作业,又在小房间单独作业;作业内容有乘法、删去字母、辨别图形、分辨气味、区分物体重量、自由联想以及反驳古代哲学家著作的片断文章等。奥尔波特比较被试在上述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的感觉、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特点。结果表明,由于作业性质不同,发生的心理活动在两种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被试在单独作业时,对古代哲学家著作评价的质量要比在团体中进行时为高,自由联想也是个别作业时好,但在辨别气味、区分重量等方面,大家在一起则能减少判断的极端性。奥尔波特对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竞争等理论作了系统总结,并由I.C.魏特墨尔扩展成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
  
  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些关于团体的早期实验研究。Β.Μ.别赫捷列夫对医学院和精神病院学生也做了团体实验。例如,呈现几套不同图片,10秒钟以后,让被试再看图片的细节,以确定图片的异同,讲出自己对图片中所反映的事件的看法。又如,请被试对他人设计的纪念碑提出建议等。每个实验都让被试进行两次。第1次实验时,先记录下每个人单独情况下的反应,第2次实验时,让被试进行共同讨论,并允许被试作补充或修改以前的反应。实验者把被试前后两次反应加以比较,发现团体的讨论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修正错误,从而使原来的指标普遍提高。
  
  F.C.巴特利特于1932年出版《记忆》一书,对实验社会心理学有所贡献。巴特利特最有名的一个实验是让被试阅读一篇由300字组成的民间故事,故事中有些陌生的观点和不通顺的地方,然后让被试复述他们读到的东西。结果发现,被试受自己的文化(图式)的影响很大。巴特利特的工作不但使人们对记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坚持了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向。
  
  30年代以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涉及社会问题。心理学家对领导、舆论、谣言、种族关系和价值的冲突等问题给予重视并加以研究。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M.谢里夫和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谢里夫于1935年开始以似动错觉为内容进行社会规范的研究,勒温于1939年和他的助手们控制了3种形式的领导作用(专制的、民主的、放任的),形成了3种团体气氛,观察不同的团体气氛对工作效率与生产质量的影响(见团体动力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对社会现象更为关注,众多心理学家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社会知觉、态度、大众传播中的各种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其中较重要的有:A.S.卢琴斯的第一印象实验(1951)、H.H.凯利的晕轮效应实验、E.阿伦森和J.L.弗里德曼有关态度的研究、S.E.阿施的顺从实验(1956)等等。
  
  纵观实验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其所关注的课题,无不来自重大的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家将这些社会现象带进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力争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提供良策。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那种严格而单一的实验心理设计不能很好地加以适应,社会心理学家又提出了准实验设计等方法,更好地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同时,各种各样的高级统计方法也为这些研究提供了方便条件。
  
  虽然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经常招来同行们的批驳,但实验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但使社会心理学得以成熟并完善起来,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而且对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化、客观化做出了贡献。
  
  实验社会心理学所进行的研究过于抽象和一般化,往往把某个具体实验所得的结果推广到一般的场合,忽视了个体、情境、乃至种族间的差异,这是它的一个弊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