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llusion of false recognition
误认错觉
2) misperception
错误知觉
1.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us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view,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isperception and the Korean War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本文就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读国际冲突产生、发展的原因,主要运用心理学中认知学派的观点,引进错误知觉的概念,并以朝鲜战争作为实例来分析。
3) false recognition
错误再认
1.
Using the Deese-Roediger-McDermott(DRM) paradigm,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warning and presentation duration on false recognition and false recall were examined.
采用DRM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学习阶段的预警和词表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与错误回忆的影响异同以及其发生作用的可能条件。
2.
Learners tend to be confident in thinking that they have learnt the lures rather than words never learnt before,which is called false recognition.
学习者对关键诱词提取时错误再认率(即虚报率)较高,这被称之为错误再认现象。
3.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were established across perception with and without awareness, based on a phenomenon: false recognition, which is .
该研究基于错误再认现象,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
4) inaccurate identification
错误辨认
1.
Analyzing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it is obvious that inaccurate identification,biased corroboration and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current misjudged criminal cases,which provides us wi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ist in reducing occurrence of such cases.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错误辨认、确证偏见和心理暗示是目前刑事错案的主要成因,这为我们减少错案的发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6) cognitive mistake
认识错误
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inary defence and untimely defence or defence against the third party? How can we distinguish imaginary defence from cognitive mistake in criminal law?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se questions isn t distinct yet.
我国刑法学界对假想防卫的存在范围的认识是有分歧的 ,假想防卫与防卫不适时、防卫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假想防卫与刑法中的认识错误的相互区分等问题 ,学界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的。
补充资料:《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
列宁在1921年 1月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而写成的小册子。同年 1月以单行本出版。中译文载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列宁全集》第32卷。
1920年底,Л.Д.托洛茨基在俄共(布)党内挑起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问题的争论,发动反对列宁、反对党的斗争。Н.И.布哈林当时站在托洛茨基一边。列宁在本书中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全书分 6个小节和一个结论。前 4节从党性原则高度揭露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在工会问题上的政治错误,后两节揭示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论、方法论根源。
为了揭示托洛茨基、布哈林错误的认识论根源,著作中有针对性地概括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划清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折衷主义的根本界限。著作中提出辩证逻辑的4个要求:①全面性。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②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变化中来观察事物;③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④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著作中以辩证逻辑的这些要求为认识方法,剖析了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工会的关系问题,纠正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的理论错误。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著作中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在这一意义上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解决政治问题,正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经济任务。托洛茨基排斥政治领导而强调从所谓经济上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表现。布哈林主张东抽一点从政治上看问题,西抽一点从经济上看问题,把两者机械地拼凑在一起,搞的是折衷主义。
在工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著作中认为在社?嶂饕逄跫拢せ岬淖畋局实亩魇嵌怨と私泄膊饕褰逃愦蠊と巳褐诓渭由缁嶂饕寰媒ㄉ琛M新宕幕袢瞎せ崾枪膊饕逖#懦夤易橹凸芾砩淖饔茫髡?"工会国家化",把它变成行政管理机关,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表现。布哈林认为工会一方面是学校,一方面是国家机关,貌似全面,实为折衷主义。
这一著作把《哲学笔记》中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一致的原则作了具体发挥和实际运用,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1920年底,Л.Д.托洛茨基在俄共(布)党内挑起关于工会的作用和任务问题的争论,发动反对列宁、反对党的斗争。Н.И.布哈林当时站在托洛茨基一边。列宁在本书中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全书分 6个小节和一个结论。前 4节从党性原则高度揭露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在工会问题上的政治错误,后两节揭示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论、方法论根源。
为了揭示托洛茨基、布哈林错误的认识论根源,著作中有针对性地概括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划清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折衷主义的根本界限。著作中提出辩证逻辑的4个要求:①全面性。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②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变化中来观察事物;③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④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著作中以辩证逻辑的这些要求为认识方法,剖析了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工会的关系问题,纠正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的理论错误。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著作中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在这一意义上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解决政治问题,正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经济任务。托洛茨基排斥政治领导而强调从所谓经济上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表现。布哈林主张东抽一点从政治上看问题,西抽一点从经济上看问题,把两者机械地拼凑在一起,搞的是折衷主义。
在工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著作中认为在社?嶂饕逄跫拢せ岬淖畋局实亩魇嵌怨と私泄膊饕褰逃愦蠊と巳褐诓渭由缁嶂饕寰媒ㄉ琛M新宕幕袢瞎せ崾枪膊饕逖#懦夤易橹凸芾砩淖饔茫髡?"工会国家化",把它变成行政管理机关,是形而上学片面性的表现。布哈林认为工会一方面是学校,一方面是国家机关,貌似全面,实为折衷主义。
这一著作把《哲学笔记》中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一致的原则作了具体发挥和实际运用,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