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eneral death rate
一般死亡率
3) Mortality
[英][mɔ:'tæləti] [美][mɔr'tælətɪ]
死亡率
1.
Acute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Taiyuan;
太原市空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急性影响的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
2.
Character of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ulate Matter and Population Mortality;
空气颗粒物与人群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的特征
3.
Analysis on mortality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from 1988 to 2005 in Kaifeng county,China;
开封县居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
4) death rate
死亡率
1.
The air pollution of the city has already become the urbanite's“killer”,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urbanite's death rate rise is correlated with air quality linearly.
城市的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居民的“杀手”,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死亡率上升与空气质量线性相关。
2.
Results The death rate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 was 10.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率变化趋势和特点。
3.
OBJECTIVE To provide science gist for reduce the death rate of early newborn in Harbin Daoli Distri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es of monitor results.
目的为降低哈尔滨市道里区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5) Mortality rate
死亡率
1.
Tendency analysis on the major 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rate in residents of the Xuanwu district in Nanjing during 1982~2001;
1982~2001年南京市玄武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趋势分析
2.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mortality rate an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in Huangshi (1981~1996);
黄石市1981~1996年死亡率与YPLL的动态分析
3.
Analysing the Models to Forecast Mortality Rate;
人群死亡率的预测模型与分析
6) Cancer death rate
癌死亡率
1.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lationship of cancer death rate in Sichuan with such 52 chemical elements as 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l,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 and so on in soil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cancer death rate in China with chemical elements in soil.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坏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成果 ,研究了四川省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 :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l、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等 5 2个元素含量的关
补充资料:死亡率
某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又称总死亡率或粗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的频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总人口数采用平均人口数或期中人口数。计算公式是
式中D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P为同时期内平均人口数。
该公式表示在一定时期里每千人中发生的死亡数。死亡率一般按年计算。如果死亡人数统计期不满一年或超过一年要换算成年率。换算方法是将按实际统计期计算的死亡率乘以年时数(1年、12月或365日)与实际统计时数之比。例如,以第一季度90天统计的死亡人数计算的死亡率换算成全年死亡率应为
如果实际统计的死亡人数是5年时间,计算方法是
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医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死亡率较高。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死亡率普遍在30‰以上。中国在1949年以前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民国期间死亡率高达28~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死亡率迅速下降。1949年为20‰,1957年降到10.80‰,1970年降到7.60‰,1977年降到6.87‰,1986年为6.69‰,1990年为6.28‰,在全世界处于低死亡率的水平上。
死亡率还可按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分别计算,称为特殊死亡率。按性别计算的称为性别死亡率,按年龄组计算的称年龄别死亡率。按死亡原因计算的称死亡专率。性别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同总死亡率一样,也是用千分率表示。例如,男(或女)性某年龄组死亡率的计算方法是
式中D怢(f)为i年龄男(或女)性死亡人数;P怢(f)为同年i年龄男(或女)性平均人数。
计算年龄组死亡率在分析人口死亡状况时有重要意义。男女和不同年龄的死亡率与不同死亡原因死亡率有很大差别,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死亡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时死亡率较低,在8~15岁达最低点,以后渐次增高,直至全部死亡。各年龄组死亡率分布呈 V字形。
死亡原因别死亡率一般按10万分比表示,即每10万人中某种死亡原因的死亡频率。计算公式是
式中为某年因某病i死亡人口数;P为同年平均人口数。
计算新生儿疾病死亡率(不满一月死亡)时,常用新生儿死亡人数同每万出生人数之比。计算孕产妇死亡率时常用孕产妇死亡人数同万名活产数之比。
为了分析单个死亡原因在总死亡中的比重,常计算某种疾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中国死亡原因的顺序发生了显著变化。50年代时因呼吸系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死亡的占前三位。1957年部分城市呼吸系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20.3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6.86%;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56.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93%;肺结核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54.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51%。三项死亡人数合占总死亡人数的32.3%。80年代,占前三位的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1985年部分城市心脏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31.0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39%;脑血管死亡率为每 10万人中死亡117.5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98%;恶性肿瘤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13.8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32%。三者合占64.69%。
式中D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P为同时期内平均人口数。
该公式表示在一定时期里每千人中发生的死亡数。死亡率一般按年计算。如果死亡人数统计期不满一年或超过一年要换算成年率。换算方法是将按实际统计期计算的死亡率乘以年时数(1年、12月或365日)与实际统计时数之比。例如,以第一季度90天统计的死亡人数计算的死亡率换算成全年死亡率应为
如果实际统计的死亡人数是5年时间,计算方法是
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医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死亡率较高。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死亡率普遍在30‰以上。中国在1949年以前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民国期间死亡率高达28~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死亡率迅速下降。1949年为20‰,1957年降到10.80‰,1970年降到7.60‰,1977年降到6.87‰,1986年为6.69‰,1990年为6.28‰,在全世界处于低死亡率的水平上。
死亡率还可按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分别计算,称为特殊死亡率。按性别计算的称为性别死亡率,按年龄组计算的称年龄别死亡率。按死亡原因计算的称死亡专率。性别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同总死亡率一样,也是用千分率表示。例如,男(或女)性某年龄组死亡率的计算方法是
式中D怢(f)为i年龄男(或女)性死亡人数;P怢(f)为同年i年龄男(或女)性平均人数。
计算年龄组死亡率在分析人口死亡状况时有重要意义。男女和不同年龄的死亡率与不同死亡原因死亡率有很大差别,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死亡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时死亡率较低,在8~15岁达最低点,以后渐次增高,直至全部死亡。各年龄组死亡率分布呈 V字形。
死亡原因别死亡率一般按10万分比表示,即每10万人中某种死亡原因的死亡频率。计算公式是
式中为某年因某病i死亡人口数;P为同年平均人口数。
计算新生儿疾病死亡率(不满一月死亡)时,常用新生儿死亡人数同每万出生人数之比。计算孕产妇死亡率时常用孕产妇死亡人数同万名活产数之比。
为了分析单个死亡原因在总死亡中的比重,常计算某种疾病死亡人数在总死亡人数中的百分比。计算方法是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中国死亡原因的顺序发生了显著变化。50年代时因呼吸系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死亡的占前三位。1957年部分城市呼吸系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20.3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6.86%;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56.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93%;肺结核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54.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7.51%。三项死亡人数合占总死亡人数的32.3%。80年代,占前三位的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1985年部分城市心脏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31.0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39%;脑血管死亡率为每 10万人中死亡117.52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98%;恶性肿瘤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死亡113.8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0.32%。三者合占64.6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